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六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古诗
        ★★★★
【字体:
古诗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古诗

北大附小 俞涛
教学目标:
1、 学习古诗,理解诗的内容,想像诗中描述的情景。
2、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 朗读、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4、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的内容,并把《宿新市徐公店》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的内容。
教学难点: 把《宿新市徐公店》改写成短文。
教学过程: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指名小组背诵《寻隐者不遇》。
2、 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二、学习《回乡偶书》: 回忆学法,用"读--查--说--背--演"的方法学习。
1、 自由读,分小组查注释,不懂的或讨论或查字典,看插图猜一猜诗的大意。
2、 班内讨论:
(1) 谁了解诗题的意思和诗人? (简介诗人;贺知章家乡在浙江绍兴,他26岁考中进士,离家去长安做官,直到83岁 时辞官回乡,两年后去世。)
(2) 诗句各是什么意思? 议:"少小"(年轻的时候)、"老大"(上了年纪)、"乡音"(家乡 说话的口音)、"儿童相见"(小孩子见了我)、"何处"(什么地方)。 逐句读诗,串连各句意思。
(3) 讨论:《回乡偶书》中有哪些人?他们各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从"少小"到"老大"的巨大变化? (有诗人和儿童。他们在家乡的路口相遇。诗人在打听回家的路,儿童一边笑一边问客人从哪里来。 从 "乡音无改鬓毛衰"看出诗人感慨自己年龄和容貌的巨大变化,连孩子们见了自己都不认识了。)
3、 怎样读才能把这首诗的感情读出来?自己体会读并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诵。评读:他背出诗人回乡时感慨万分的情感了吗?。
4、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首诗的意思?说说诗中表达的感情? (我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上了年纪才回到家乡。我说话的口音没有变化,可是人已经老了。 小孩子见了我,不认识我,笑着问我客人是从哪里来的。诗中表达了诗人还乡时的感慨。)
5、 哪些人愿意表演这首诗的内容?(自由表演)
三、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 自己读,看插图,查注释,分小组讨论诗的大意。
2、 班内讨论;你有什么不懂的?质疑、释疑。
议;"宿"(夜晚投宿)、"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客店)、"未成阴"(树上的枝叶还不茂盛,不足以遮住阳光形成树阴)。 逐句读诗,串连诗句意思。
3、 指名读诗,思考:《宿新市徐公店》中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当时是什么季节?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就找不到了? (议;诗人看到的景物有:稀稀落落的篱笆、伸向远方的小路、树枝上花已经落了、金色的阳光、黄色的蝴蝶飞舞、一片金黄色的菜花。当时的季节是春夏之交。黄蝴蝶飞进黄色的油菜花之中,融为一色,所以小孩们就找不到了。)
4、 这首诗应该怎样读?自由读并背诵,指名读背,评读:读出诗人喜悦欢快的情感了吗?
5、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宿新市徐公店》描述的画面? (农舍外面,篱笆稀稀疏疏的,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枝上的花已经谢了,还没有形成树阴。小孩子们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蝴蝶飞入油菜花中,与黄色的菜花融为一色,小孩们就找不到蝴蝶了。)
6、用自己的理解画出这首诗的意境。交流欣赏。
四、总结: 一起背诵这两首诗。
五、作业:
A. 背诵这两首诗并会复述。修改自己的画。
B. 背诵这两首诗并会复述,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两张画,请别人欣赏。
课后练习:
一、照原文填空;
1、儿童急走( ),飞入( )。
2、少小离家老大回,( )。
3、松下( ),言师( )。只在( ),云深( )。
4、儿童相见( ),笑问( )。
二、解释下列诗句中带点的词语。
言师采药去 云深不知处 . . . (说,告诉。) (指云雾浓重。)(处所,地点。) 乡音无改鬓毛衰 篱落疏疏一径深 . . . . . . (鬓发白了。) (稀稀疏疏。)(小路。) 飞入菜花无处寻 . (寻找。)
三、把《宿新市徐公店》改写成短文。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