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中对仗句的特点。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品读诗文,想象情境,体会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
1、板书课题:赠汪伦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哪些试?
3、解题。
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句的大意。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潭”。
读这个字时,应注意什么?“潭”是何意?
2、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通顺。
五、理解诗句
1、读第一行诗。
(1)理解“乘舟、欲、行”。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3)李白上了船刚要走,忽然听到了什么呢?
2、读第二行诗。
(1)理解“闻、踏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行诗意思。
(3)指名把一、二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小结:前两行诗写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
(5)听到好友在岸边踏歌相送,诗人心里感慨万分,他想到什么呢?
3、读第三行诗。
(1)理解“千尺”。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4、读第四行诗。
(1)理解“不及”。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四行诗的意思。
(3)把第三、第四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4)小结:这两行诗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
5、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六、总结课文,体会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前两行采用叙事手法,写了人物的活动;后两行借事抒情,写了内心的感受。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背诵。
八、指导书写
九、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2、背诵古诗。
3、抄写《赠汪伦》。
附板书:
赠 汪伦
乘舟欲行 忽闻 岸上踏歌
李白
桃花潭水 不及 送我情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赠汪伦》。
2、《赠汪伦》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
1、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过故人庄
(2)指名读题。
(3)解题。
(4)简介作者: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
2、自学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默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
(3)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3、检查自学情况。
4、逐句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
A、轻声自由读第一、二行诗,理解“具、鸡黍、至、田家”。
B、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行诗的意思。
C、诗人来到农家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诗人一起走进农家吧。
(2)学习第三、四行诗。
A、轻声读第三、四行诗。
观察插图,思考:来到农家,诗人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景色呢?
B、结合图理解“合、斜、郭”。
C、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D、讲解对仗句的特点。
E、学生轻读体会。
(3)学习第五、六行诗。
A、理解“轩、面、话、桑麻”。
B、根据图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五、六句的诗意。
C、学生把第五、六两句诗连起来说。
(4)学习第七、八两句诗。
A、理解“待、重阳日、就”。
B、指名把第七、八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
5、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6、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7、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范读,练读,师生齐读。
练习背诵。
8、指导书写。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附板书:
过故人庄
至 田家
(见) 绿树、青山
我 开轩 面 场圃
把酒 话 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