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
【字体: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课文,概括中心思想。

(二)能力训练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通过具体事例来悟出鲁迅先生的高贵品质,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3.理解五段课文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贵品质。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初步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二)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三)解决办法

1.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理解学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通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和写作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意思。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按提示分组自学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三)阅读有关鲁迅先生生平事迹。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今天起学习第六组课文,这一组课文有几篇课文?重点训练哪一方面的能力,同学们阅读“导读”。这一组第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版书课题并介绍鲁迅先生)

这节课,我们通过查字典,学习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练习给各段加上小标题,初步理解课语文内容。(明确目标)

(二)初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整体感知)

(三)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重点学习过程)

1.查字典,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悼”“冠”“咳”“嗽”。

2)分辨字型:

“冠”(注意上边没有一点)

“嗽”(中间是“束”,不是“束”,右边是“欠”不能写成“攵”)

3)理解词语。

爱戴:敬爱并且拥护。

张冠李戴:冠,帽子。把姓张的帽子给了姓李的戴上,比喻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

饱经风霜:形容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2.本文作者是谁,你怎么知道的?读读有关语句。

3.课文共有几段?你怎么知道的?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4.大家勾出不懂的地方。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再读课文(目标完成过程)

1.分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

2.分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段意(第一段讲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第二讲伯父跟“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第三段讲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第四段讲鲁迅先生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工人。第五段讲阿三对鲁迅先生的回忆。)

3.教师指导学生加小标题。教师讲解拟小标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二是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作小标题。

组织讨论研究,学生发言,教师小结。(板书: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

(六)完成作业

熟读课本,想想“思考练习”1中的三个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二)这节课我们要深入学习谈《水浒传》、谈“碰壁”、“救助车夫”这三件事。体会用具体事实介绍了伯父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人。(明确目标)

(三)学习二、三、四段(重点、难点的学习)

采取先自学,再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

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读,想想每段讲的是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学讨论结果。

要求:每小组汇报一件事,其他小组可作补充。

1)从第一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带着感情读,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体会到伯父这句话里含义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2)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敢于斗争)。指名读有关语句。(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抓住“黑洞洞”“碰壁”深入理解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黑洞洞”,指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挫折与迫害。)再指名分角色朗读,体会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3)第三件事讲了什么?(出示投影片)(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救助车夫,关心车夫,更关心穷苦人民。)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四)完成作业

1.细读课文,体会这三件事说明伯父是怎样的一个人。

2.朗读全文,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时

 

(一)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节课我们学习最后一件事和文章的第一段,总结全文并概括课文的叫心思想。(明确目标)

(二)学习最后一段

采取先自学,再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读,想想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3.汇报自学讨论结果(小组汇报)

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和前文的几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爱憎分明)

(三)学习第一段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但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去世,去世时有许多人来哀悼他。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思考: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学生边听边勾出。(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2.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当时“我”理解吗?(板书:爱戴)

3.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总结全文(突出重点)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看板书回答,可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

2.第一部分与后面几部分有什么联系?(板书:因果)

3.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课文写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有哪些?说明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人?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

2)出示课后第三题,请同学们按板书填空。

3)指名读填好的段落,告诉学生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总结扩展)

七、布置作业

(一)完成课后的第四题。

(二)预习《白杨》。

八、板书设计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