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练习写一个小动物。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学习抓住特点进行介绍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了解课文内容,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审题。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住宅”一般是讲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
师:蟋蟀会有什么样的住宅呢?作者怎样描述蟋蟀的住宅呢?我们认真学习了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1.填写生字表。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逐个生字进行讨论,要求同学们找出每个字字音字形方面的特点,加深记忆。
比如:“骤”字左边是“马”,右边是聚会的“聚”,“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骤”,读作“zh^u”,不能读“j)”或“z^u”。
还有一些字的字形或字音比较相近,也要注意区别。
慎(谨慎) 择(选择) 址(地址)
镇(镇定) 泽(沼泽) 扯(拉扯)
燥(干燥) 宅(住宅) 弃(放弃)
躁(急躁) 它(它们) 异(优异)
3.解释重点词语,帮助理解课文。
请同学小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在课堂上集体讨论解释。
慎重:谨慎认真。
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感到满足。
柔弱:软弱。
搜索:仔细寻找。
倾斜:歪斜。
隧道:本课指蟋蟀挖掘的弯曲的洞穴。
骤雨:下得又大又急的雨。骤,急速。
简朴:简单、朴素。
整修:修理(多用于工程)。
弃去:丢掉。
巢穴:鸟兽、昆虫等藏身的地方。
选择:挑选。
半掩:没有完全遮住。掩,掩盖。
耙扫:课文中指蟋蟀用脚整理门口。加阔:加宽面积。阔,宽。
简单:单纯,不复杂。
4.讨论词义,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
隐蔽(隐藏、躲藏)
慎重(郑重、谨慎)
柔弱(脆弱、软弱)
搜索(搜寻、搜查)
简朴(简单、朴素)
平坦(平整)
成果(成就)
(2)反义词。
隐蔽(暴露) 慎重(轻率)
干燥(潮湿) 简朴(奢侈)
增长(减少) 柔弱(坚强)
平坦(崎岖) 骤变(渐变)
(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按不同方面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1.朗读课文,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逐段进行理解,也可以找同学说一说各自然段的内容。
第1自然段:蟋蟀由于它的歌唱和住宅而有名。
第2自然段:蟋蟀慎重选择住址。
第3自然段:住宅是用柔弱的工具挖成的。
第4自然段:作者要研究蟋蟀。
第5自然段:住宅内外的情形。
第6自然段:住宅的墙壁是光滑的。
第7自然段:住宅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
第8自然段:蟋蟀盖房子的时间和动工准备。
第9自然段:工作期间休息。
第10自然段:蟋蟀不断整修住宅。
分析10个自然段的内容,弄清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
2.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体会课文是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的住宅,并讨论10个自然段按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几段,怎样分?
这篇课文的题目(即主题)是《蟋蟀的住宅》,全文围绕这个主题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蟋蟀的住宅是使它出名的原因之一。
第二段(第2~第6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第三段(第7~第9自然段)讲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怎样建造住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建筑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二)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怎样建造住宅。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怎样建造住宅。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蟋蟀这种小动物很多同学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蟋蟀的住宅,也就是蟋蟀的巢就不是人人皆知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很小就很喜欢动物和植物,尤其是昆虫。他对蟋蟀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有条理地介绍了蟋蟀的巢穴,用他的话讲就是蟋蟀的住宅。从这里可以看出法布尔很喜欢蟋蟀,并把蟋蟀当作他的朋友对待。那么,蟋蟀是以什么而出名的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段。
(主要是以住宅出名。)
板书:住宅
(二)学习第二段。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每个方面写了蟋蟀住宅的什么特点?
(这一段主要是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板书:选址 工具 洞内外
这是蟋蟀住宅很明显的特点。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分析蟋蟀住宅的这些特点。
板书:特点
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板书:排水优良
有温和的阳光
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令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板书:柔弱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书,看一看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蟋蟀住宅内外各具特色。从外面看,一是向阳,“朝着阳光”;二是隐蔽,“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三是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会干”;四是“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五是有“门”,“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六是有“平台”,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就成为了蟋蟀住宅的“平台”。从里面看,简朴,“没什么布置”,清洁,“墙壁很光滑”、“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干燥。)
板书: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那么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了。)
“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这句话出现在这一段的最后,起什么作用呢?
(这句话总结了前文,赞美了蟋蟀辛勤劳动,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同时,这句话又是承接上一句话来写的。蟋蟀的住宅是靠自己用简单而柔弱的工具一点点挖出来,非常不容易。另外也写出了作者对蟋蟀住宅的总印象。)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体会蟋蟀辛勤劳动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默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从几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的,课文是怎样写的?
板书:住宅建造
(这一段从建造时间、怎样建造和整修三个方面介绍了蟋蟀怎样建造住宅。)
板书:时间 建造 整修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这是蟋蟀盖房子的时间。)
板书:十月
(蟋蟀建造房屋是“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较大的土块”,“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推土。蟋蟀不但能吃苦,而且耐劳,比如“感到疲劳”了“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然后“又进去”工作,作者看得都“有些不耐烦了”,由此可见,蟋蟀建造住宅很辛苦。)
蟋蟀工作很辛苦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第8、9自然段,找出写蟋蟀盖房动作的句子,并划出动词,体会蟋蟀盖房的艰难与辛苦。
(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其中扒、搬、踏、推、铺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蟋蟀盖房子的艰难。)
板书:扒 搬 踏 推 铺
蟋蟀的住宅建好了,可是它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整修)。
对,蟋蟀是怎样整修的呢?
(“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还在不停地进行整修。长时间整修是为了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
板书:长时间 加深加阔
学习了蟋蟀建造住宅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觉得蟋蟀坚持不懈,认真工作,以辛勤的劳动建造住宅的精神非常了不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蟋蟀持之以恒,认真工作的精神。
(四)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这篇课文是写小动物的,作者并没有蟋蟀盖房子的体验,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形象、具体、逼真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书。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通过对蟋蟀盖房子进行非常细致的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样好。)师: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我们应该学习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观察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二)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写一篇小动物的作文。
二、教学重点
(一)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二)巩固练习,写一篇小动物的作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总结全文,归纳主要内容。
《蟋蟀的住宅》主要讲的是什么?
(《蟋蟀的住宅》主要描写了蟋蟀挖掘、建造巢穴的事。)
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巢穴比喻为住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很形象,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这篇课文说明了什么?
(这篇课文说明了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赞美了蟋蟀认真工作,辛勤劳动,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师: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写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作者认真观察了蟋蟀建造巢穴的过程,并且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住宅的特点来具体地描述,描述中作者还把蟋蟀当作自己的朋友来写,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5、6、7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样观察有什么好处?
(作者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观察的。这样有顺序地观察能够抓住事物的脉络,把事物叙述得清楚,有条理。)
(二)朗读全文,体会拟人句。
课文中不少地方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请同学朗读全文,找出以上词语,并讨论这样写的好处。
(“不肯随遇而安”、“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平台”、“弹琴”、“唱歌”、“修理”、“休息”等。
这样写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使人感到亲切,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巩固练习,写一篇小动物的作文。
这种练习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小动物,注意它是什么样的,它的眼睛、嘴巴、爪子等有什么特点。然后再把这些特点生动、形象地描述下来,也要写它的活动情况。
教师指导这种练习时,可以先请同学读一篇习作例文,然后再进行习作指导,这样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文]
我家的大芦花
我家的大芦花个儿高,身体壮,样子挺威武。它头上的冠子红红的,就像戴了一顶红帽子。走起路来总是把头昂得高高的。它的羽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灰色的,混杂在一起,花花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长长的尾巴翘翘着,两只金黄色的脚走起路来“噔噔”地响。
有一次,邻居家的一只大公鸡啄我家的小鸡,被大芦花看见了,它倾斜着身子连跑带飞地猛扑过去,用利爪勾住那只鸡的翅膀,又用尖硬的嘴啄那只鸡的冠子,那只鸡被大芦花啄得直叫。那只鸡像打败了仗似的,没命地逃跑了。可大芦花呢,却像打了一次大胜仗,威风得很,它抖抖满身的羽毛,“咯咯咯”地叫个不停。
大芦花每天天刚亮就踮起脚趾,拍拍翅膀,伸伸脖子,放开洪亮的嗓门,“喔喔喔”地叫起来,好像在说:“小斌,时间不早了,快起来上学呀!”它每天啼鸣比我家的小闹钟还准时哩!
(四)结合例文指导作文。
1.仔细观察,才能把文章写具体。
要写好一种小动物,首先要观察。什么叫观察呢?有的同学认为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不准确的。观察应该是充分调动你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参加的活动。它包括用眼睛看,看动物的大小、样子、颜色、形态等;用耳朵听,听动物的耳语、鸣叫;用手触摸,摸摸动物的羽毛或皮毛,有什么感觉就可以写下来。
观察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比较全面细致地,有目的地观察。只有有顺序地观察,写得才能有条理;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写得才能具体。一般来说,观察和描写动物外形的顺序,可以从头(眼睛、嘴巴、耳朵)、身、四肢到尾;也可以从整体(毛色、体形)到局部;还可以先概括写动物外形总的特点,再围绕总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具体写每一部分的特点。
比如例文《我家的大芦花》,是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写“大芦花”外形的。“大芦花个儿高,身体壮,样子挺威武。”这句话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大芦花的样子,然后按从“头(冠子)——身(毛色)——尾——脚”的顺序,具体写“大芦花”外形特点。
从小作者对“大芦花”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要描写动物就必须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这是写好动物的前提。但是,动笔写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有重点、有条理地描写观察到的内容。在重点写静态(外形、神态、毛色)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写一点活动情况。这样写文章就会具体。
2.抓准动物的外形特点,才能使文章生动、感人。
要把动物的外形写得形象逼真,就必须抓准它的特点。也就是说一定要抓准你所写动物的在形状、神态、毛色等方面与其它动物不同的地方。
比如例文《我家的大芦花》,就是抓住了大芦花头“昂得高高的,样子挺威武”,冠子“像戴了一顶红帽子”,尾巴“翘翘的”等雄壮、威武的外形特点。同时还写了它的羽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灰色的,混杂在一起,花花的”两只金黄色的脚,描绘了大芦花漂亮的锦衣和雄健的双脚。还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一句描绘了光滑、亮泽,锦缎般羽毛的动态。
总之,写动物一定要注意抓准形态、神态、毛色等外形特点,进行细致地描写,才能写得生动,感人。
3.写静态,也要写动态,文章才会栩栩如生。
描写小动物除了写外形特点外,还要注意小动物的动态,也就是说还可以写一点小动物的活动情况。
比如例文《我家的大芦花》,描写大芦花保护小鸡,勇斗邻居的大公鸡时,作者就抓住了“大芦花”的动态“猛扑过去”、“勾住翅膀”、“啄鸡冠子”、“叫个不停”等活动情况,表现了大芦花英勇善战,奋不顾身保护小鸡的特征。这样写,一只活生生的公鸡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使人如见其物,如闻其声。
总之,要写好一个小动物,首先要认真观察这个动物的外形、动作及生活习性,抓住它与其他动物的不同之处,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这样的文章就会生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