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备课人:贺坚 备课时间:2003.10.2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哲学家最后一课说了怎样的哲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体会哲学家最后一课说了怎样的哲理。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自学讨论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
|
总编号 034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理清课文脉络。 课时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段落层次。 教学进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问:想知道哲学家最后一课的内容吗?这一课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哲理?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读通读顺课文。 3、说说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惊愕 哲学家 漫游 饱学之士 铲除 庄稼地 旷野 斩草除根 2、指名朗读。 提醒注意念准翘舌音。(“愕”读“e”) 3、齐读词语。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相机正音,指导断句。 师提出不易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解决。 四、理清层次,划分段落 1、默读课文。 2、讨论:课文写了件什么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3、交流: 第一段(1) 第二段(2-9) 第三段(10-11) 布置作业: 一、找近义词 探讨( ) 访问( ) 奥秘( ) 占领( ) 惊讶( ) 饱学之士( ) 二、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见学习手册) |
|
总编号 035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4。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正确理解两个“杂草”的含义。 教学进程: 一、复习检查 哲学家提问的问题是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弄清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理解“拜访”、“满腹经纶”。 3、齐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2、小组讨论:学生们是如何回答的?方法可行吗? 教师适当引导。 3、分角色朗读、 4、找出5-8自然段中说明顺序的词语。 5、仿照文中对话写一段话,教师适当点评。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质疑。 2、出示课后练习4,思考:两个“杂草”有什么不同? 教师适时引导。 四、总结。 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弟子们认为除草的办法有: 、 、 、 。 2、哲学家的办法是 。 3、灵魂里的杂草是指 ,除去这种杂草的方法是 。 教后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