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
一、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过程
I. 检查复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四个自然段,谁来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II. 指导朗读课文
1. 谁来读第一段,说说喜爱这一段的缘由
第一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板书: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孟浩然、李白
2. 齐读第一段
在这样的季节里,一对好朋友马上就要分别了,他们此时的心情我们可以从第二、三段中感受到,喜爱第二、三段的同学请举手。
3. 指名读第二、三段
读李白的话要引导学生抓住“令人敬仰”、“誉满天下”、“一直”等词语。体会他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抓住“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感悟他对孟浩然的难舍之意。
其实孟夫子的内心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安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
通过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永世不绝”(板书)等词语的理解,体味人物的内心世界。
4. 齐读第二、三段,第一、二大组读李白说的话,三、四大组读孟浩然说的话。
5.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这时李白的心情会怎样?(怅然若失,思绪万千),谁能读这一段?
齐读第四自然段。
III. 继续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诗意
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
2. 第一、二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是谁?为什么说是“西辞”?“烟花三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下扬州”?
3. 这两行同课文哪些自然段、哪些语句相对应?谁来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 第三、四行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碧空尽”?“唯见”是什么意思?
这两行诗同课文哪个自然段哪些语句相对应?谁来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5. 同座位的同学相互练说古诗的意思。
6. 指名学生说一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7. 李白作这首诗时心情激动,面对故人离去怅然若失,所以读这首诗时语调应该高昂一些,而语速应该慢一些,特别是后面两句。
8. 大家轻声练读、指名读、齐读。
IV. 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景,所以认真读了课文,这首诗的意思不用老师讲就明白了。
1. 轻声背古诗,讲意思。
2. 同桌相互交流。
V. 作业练习
1. 出示小黑板:
李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的好朋友__________是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李白送的就是他。
王勃,唐朝初期较重要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龄、骆宾王并称为________。他的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出了博大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而李白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借景抒情,表示对友人的依恋和惜别之情,显示出另一种风格,也成为千古佳句。
板书: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孟浩然、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令人敬仰,誉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