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六个生字,理解:犹豫、一叶孤舟、哄堂大笑等词,能写出“永 久、缘由、瞅”的近义词,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2、 初步学会初读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3、 体会小作者不敢举手的心理,懂得有问题要敢于大胆提出。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鼓励学生要敢于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平时我们上课提问或回答问题需要做什么事情呀?(生:举手)是呀,举手是我们上课经常要做的事情。上课时,有些同学犹豫着不敢举手,怕只有他不懂,怕老师会认为他很笨,怕同学会嘲笑他:而有些同学勇敢地举起了手。今天我们来学习15课《举手》,去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做的呢?
2、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划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文章不理解的地方?
2、反馈。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
重点:(1)“我”为什么不敢举手?
(2) (2)为什么说“我俩的脸都红了,脸红了,却不是一个缘由”?一 (两个问题板书出示 )
(词语重点理解:犹豫、一叶孤舟、议论不休、缘由)
三、 精读1—4小节
1、师:同学们看看“我”为什么不敢举手?举手有什么好怕的吗?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找“我”不敢举手的原因。(学生自由朗读)
2、反馈。原因(1)我怕只有我不懂。(2)给老师留下坏印象。(3)同学会嘲笑
3、指导第2节
(1) 理解“一叶孤舟”
(2) 指导朗读(抓住作者的害怕、一叶孤舟的孤独感)
4、指导第3节
(1) 给“永久”找近义词。
(2)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5、指导第4节
(1) 理解“议论不休”,用“议论不休”造句。(句式:对什么问题或事情谁议论不休。)
(2)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6、齐读2到4节,指名读。
四、 精读5—8小节
1、过渡:我犹豫着不敢举手,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生:学习委员高高举起了手。
2、指导朗读第5节。抓住:“高高”,体会学习委员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大胆举手。
3、师:学习委员高高举起了手,这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4、指导第6节。给“瞅”找近义词。
5、师:老师会嘲笑学习委员吗?(生:不会)所以作者的担心是多么多余呀。哪里知道老师不会嘲笑学习委员?
6、指导第7节
(1) 理解“老师为什么夸学习委员像大海上勇敢的水手?水手和学习委员有什么联系?
(2) 指导朗读(“笑”“勇敢”)
(3) 老师夸了学习委员,此刻“我”会怎样想呢?
7、师:最后我俩的脸都红了,脸红了,却不是一个缘由。
8、指导第8节
(1) 给“缘由”找近义词。
(2) 我俩脸红的原因都分别是什么?
9、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10、表演情景剧。请三位学生,分别担任老师、“我”、学习委员、分角色读课文。
五、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举手》这篇文章,看到了“我”和学习委员的表现,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应该像学习委员一样有什么问题要勇敢提出,老师不会认为你很笨,同学们也不会哄堂大笑,老师会夸你像大海上勇敢的水手,同学们会为你的勇敢而鼓掌。
板书设计
嘲笑 议论不休
举手
学习委员 高高 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