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听爷爷说汉字,知道了汉字很有趣。其实,汉字中的词汇也很有趣,有的词就来自于故事,“推敲”就是其中的一个。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你有没有听说过“推敲”这个词,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听到的?
那么,推敲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
提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教师简介贾岛。
3、出示生字词。
贾 和尚 皎洁 骑马 僧
妥帖 愈 斟酌
⑴自读。
⑵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间要注意?
指名读,齐读。
⑶找出“皎洁”、“妥帖”、“斟酌”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⑷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相机描红练习。
4、指名分节读课文。
指名评价。
5、再读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兴 觉 朝
xing( ) jiao( ) zhao( )
2、抄写生字词。
3、搜集《题李凝幽居》。
第二课时
一、精读。
(一)精读第2节。
1、指名读第2节,这一节主要讲了什么?(板书:留诗)
2、《题李凝幽居》你知道这首诗的内容吗?
指名说。
3、出示:《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年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边桥分野色,移石动门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复言。
4、指名读。
(二)精读第3节。
1、指名读。
2、强调“即兴”,“即兴”是什么意思?
3、出示: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⑴自读。
⑵“吟哦”是什么意思?
⑶“吟哦”什么?
谁来试试,也来吟哦一下(配以动作)?
⑷学生自己练习,配动作。
⑸指名表演。
⑹指名评价。
⑺再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⑻假如你是行人,看到贾岛这样,你会怎样说?
(三)精读4—7节。
1、默读。
2、这时,发生什么事情?谁来读第4节。
指名读第4节。
3、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仪仗队的气势大?(族拥)
4、韩愈有什么反应?
5、指名分角色读韩愈和贾岛的话。(5—6节)(板书:斟酌)
6、韩愈听了贾岛的解释后,有什么反应?自读第7节。
7、指名读韩愈的话。
8、出示:
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⑴自读。
⑵“即使……也……”是假设关系,还可以用什么词代替?
⑶出示:即使你没看过西游记,也 。
即使 ,大伙儿也要看乡戏。
即使……也…… 。
指名说。
7、贾岛听了韩愈的话,有什么反应?
板书:改诗
(将“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
8、自读《题李凝幽居》。
9、你觉得是“推”好,还是“敲”好?
二、作业。
补充句子。
1、冬天上学,即使 ,也 。
2、 ,即使 ,也 。
3、我坐在汽车上,一边 ,一边 。
4、 ,一边 ,一边 。
附板书设计:
推敲 斟酌
改诗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推敲”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后来是怎样发展的呢?
故事的高潮部分在哪儿?
最后的结果怎样?
3、你能根据这四点给课文分段吗?
指名读。
二、指导复述。
1、导入:“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你想把它讲给别人听吗?现在,我们以故事接力的方式来讲这个故事,故事分为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四部分,一组讲述一个部分。
2、分组练习。
3、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参加故事接力。
4、集体评议。
三、作业。
1、将“推敲”的故事讲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