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古诗两首(苏版第7册)
        ★★★★
【字体:
古诗两首(苏版第7册)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3/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磨”要掌握。

3.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峨眉山月歌》的大致含义。

2.     能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在同学们读过的古诗中,哪些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背给大家听吗?

2. 解题

简介作者及“峨眉山”。

3.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       指读正音。

3.       汇报在预习中理解了那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

1. 对课文内容质疑。

2. 解决疑难之处。

3. 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襄渝州驶去了。

(a.                          学生根据词语解释自己理解。)

(b.                          指名说说,相机引导理解。)

(c.                          自由练习。)

4.         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展开想象,诗人坐在船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表情会是什么样?

5.         指导朗读,语调要低缓,读初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

四、练习背诵

1.         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各在什么方位?

2.         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望洞庭》一诗的诗句含义。

2.           能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一、              复习检查

背诵古诗《峨眉山月歌》。

二、              学习《望洞庭》

1.揭示课题。

2.理解“望”字含义。

3.       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4.       课前质疑:

对这首古诗,你有那些地方不明白?

三、初读课文

1.                     自读,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                     齐读全诗。

四、精读指导

1.         引导理解诗句。

A.                                  湖广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镜:铜镜。磨:摩擦。

句意:秋天的夜晚,洞庭湖水清澈透明,天空的月亮银光闪闪,湖水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那么宁静、和谐,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就像没有被磨轼的铜镜一样。

B.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

句意:远远望去那在月光映照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做成的盘子而在那湖中青翠的君山则像放在银盘里的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

2.         引导体会诗境

a.         诗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b.         “湖光秋月”为什么会“两相和”?

c.         课文中的“镜”、“白银盘”、“青螺”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这么比?

五、作业

背诵全诗。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