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重点阅读第一自然段,学习:华、路、自、己4个生字。
第二课时,细读课文,借文悟诗,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诗文,并继续学习生字:与、齐、称。
教学目标:
1. 学习、巩固课文中的生字。
2. 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自读古诗,理解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咏华山》这首诗。
4. 学习生字“与、齐、称”。
一、 复习旧知,引读课文
1. 抽读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尤其注意“称、禁”两个字的读音。
华山 山路 自己 与 齐 称赞 情不自禁
2. 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去------------------。
二、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过渡:让我们随着这个小孩儿和他的先生去游览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岳华山吧!
1. 放华山风景录象。
2. 欣赏了华山风景,你有什么感受?
三、 细读课文,借文悟诗
1. 出示大幅华山情境图。(贴满整个黑板)
贴上师徒画像。请小朋友看看图,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有关句子,议议华山的特点。
2. 自由说。
(随机出示)“啊!华山真高啊!”
3. 课文是怎么些华山高的呢?
(随学生回答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4. 结合情境图,理解读好这两句话。
(1) 自己先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并读出华山的高。
(2) 指名读,学生评价,师生评价,说说你怎么会读得这么好?
(3) 齐读。
5. 爬这么高的山,师徒俩会感觉怎样?
(1)(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导朗读,联想山路陡直,山高,读出艰难的感觉。
6. 理解“情不自禁”。如果是你爬上山顶,把华山风光尽收眼底,你最想干什么?小朋友都控制不住自己这样做、那样做就是“情不自禁”。
7. 练习说话:“站在华山顶上,我情不自禁地--------------。”
8. 过渡:这个小孩也跟大家一样情不自禁,他吟诵了一首诗。(出示古诗)
9. 自由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合作学习)
(1) 读读议议。从文中找出句子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2) 游戏:找朋友。(准备好每人一句诗或一句文中对应的话,放《找朋友》的歌曲,让学生踩着音乐,互相找一找,然后再一起读一读,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诗、文,使诗、文两个板块整合为一体)
10. 有感情地朗读课古诗。
四、 再读古诗,读演内化
1. 表演读:小朋友读得真好,真像一位小诗人,想当一回真正的诗人吗?我们就来演一演吧,可以加动作。
(放古筝乐曲,师生同演)
2. 小诗人,你能吟诵给你的好朋友听吗?大家觉得好就给他鼓鼓掌。
3. 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给这首诗谱上了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唱唱。(听唱古诗)
4. 理解“咏”,像我们吟诵、歌唱华山,这就是“咏华山”。(点题)
五、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云儿飘进了课堂里,上面还乘着几个新朋友呢!快来认认。
1.(出示)与、齐、称
2.自己读读想想,怎样记住这几个字。
3. 交流。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
4. 学习“禾木旁”。师范写“称”,注意左窄右宽,讲清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自己描红,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