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所体会并进而分享诗中流露出的热爱生活、驰骋想象的情趣。
☆ 教学目标
1.重点:
理解生字词,感情朗读并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2.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
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这种教学方法尤其适合运用在低年级的诗文教学中。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明显优势,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获得立体的语言信息。另外,情境教学法能充分地再现诗文优美的意境,使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美,用自己的画笔去创造美,使诗文中蕴含的丰富的美育因素得到充分挖掘,使语文与美育和谐地得以整合
2.合作学习。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这是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的一段话,它与新课程理念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通的。《课标》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首诗蕴含丰富,语言浅近明快,亲切生动,富有儿童情趣。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引发出远远多于个人储备的信息量,让学生感悟、领会,然后将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通过读来传达。
3.图画表现。
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画一画“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学生自由作画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再现的过程,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成具体形象;其次是一个表现的过程,是对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的直观表现;第三,这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画笔,可以把文中没有写到的夏天其他美好的事物呈现于纸上,使诗歌的意象更丰富,意境更辽远。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1.(出示课文情境图,同时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雷声、雨声、蛙呜、知了叫……)闭上小眼睛,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师生共同进入夏天的情境中。) 2.师: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穿着绚丽多彩的衣裳,来到人间。她飞过高山,山峰变得更苍翠;她飞过小河,河水流得更欢快;她飞过树梢,知了唱起欢乐的歌……让我们变成夏天的草木虫鱼、一起去感受夏天的情怀,好吗?(出示课文。)读读这首优美的小诗吧,我想你会喜欢的!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给同桌听,互相指点。 3.谁愿意选一段读给大家听?可以是你读得最好的一段,让大家欣赏一下;也可以是你读得还不够好的一段,让大家当你的小老师,帮帮你。 4.谁能正确、流利地读完整首诗?
三、品读诗文,读中感悟 1.师述导语:(第一节:夏天来了,夏天是位小姐姐。她热情地问我:想变点儿什么?)小朋友,你最想变成什么?把有关的诗句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学生根据自己“最想变成什么”,自由组合成四个小组:雨滴小鱼组、蝴蝶蝈蝈组、星星新月组、荷叶组。教师分发各组的形象标识。 3.小组合作,读中感悟。 出示步骤: (1)读。(读一读相关诊句。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几人或一人读,其余人欣赏。) (2)说。(交流:听了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想到了什么?) (3)读。(带着想象,再读一读,读出画面来。)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教师参与其中,给予适当的点拨。 4.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步骤: (1)读。可以全体组员齐读,也可以几人或一人渎,重在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2)说。指名汇报交流与同伴共同学习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以引起其余各组学生的共鸣,引发他们加以补充。 (3)读。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该节,教师评价作结。 (如:①透明的雨滴落在绿油油的树叶上,活泼的小鱼游在清凌凌的河水里。多么纯净的世界啊!②绚丽的花丛中,蝴煤在翩翩起舞;浓密的树阴里,蝈蝈在欢快地唱歌。这些小精灵生活得多么自由自在啊!③夏夜里的繁星离我们那么近,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眨着眼睹;弯弯的新月也仿佛夜空中一只金色的小船,等着我们去乘坐。这一切多么美好啊!④夏天,荷叶满塘,小鱼在荷叶下 往来嬉戏,无拘无束;雨点在荷叶上跳动,晶莹似珠,叮叮作响,多像在为小鱼弹奏一首欢快的乐曲啊!) 5.齐读全诗。
四、补充阅读,巧破难点 1.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把这首优美的小诗背下来了!不信,我们现在就试试?(师生有感情地齐背全诗。)这首诗是我们语文书上的第21课,诗的题目是——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生齐读)。 2.课文中的小鱼、雨点喜欢荷叶,还有许多可爱的朋友也喜欢荷叶呢1你们瞧g(出示短文,学生自读,再师生配合进行感情朗读。)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蝴蝶说:“荷叶是我的大舞台。”小蝴蝶站在荷叶上,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蜜蜂说:“荷叶是我的小床。”小蜜蜂采花粉累了,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一觉。 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避风港。”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小乌龟就躲在荷叶下自由自在地游玩。 小刺猬说:“荷叶是我的电影院。”每当孤独的时候,听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看看优美的舞蹈,小刺猬的心里觉得很快乐。 小朋友说:“荷叶是我的凉帽。”小朋友头上顶着荷叶,红润润的脸蛋儿藏在绿油油的荷叶下,笑得比荷花还美呢1 3.师小结:这么多朋友愿意跟荷叶在一起,怪不得这首诗最后用了一个“……”呢!荷叶不仅自己美丽可爱,还能给小鱼、雨点、小蝴蝶、小青蛙它们带来欢乐,怪不得小诗人“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呢! | |
课文的情境图清新优美,可谓“画中有诗”,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视觉意象;大自然夏天的声音更是唤起了学生对充满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可谓“先声夺人”;而教师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又引发了学生把自己融于大自然、和大自然亲近的渴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语言,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美的情趣,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这首诗对儿童心性的陶治此时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
自由选一段读给大家听,尊重了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不同朗读水平的学生都提供了一个没有压力而又充满吸引力的表现平台。 |
这样的组合完全出于学生的内心愿望,而非教师人为的划分。它为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合作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习方式,它营造出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让学生大胆地解放大脑、大胆地放飞想象,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
夏天的景色是五彩斑谰的,学生内心的感受又是丰富多彩、不尽相同的。教学中教师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盘托出,过于强调朗读技巧,而应诱导学生把自己对诗句的感受读出来,有感情地朗读要发自内心、溢于言表。 |
“我”为什么“最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是全诗理解的难点。刻意挖掘过多的思想意义,是不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的。通过补充阅读,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诗歌的主旨,获得了高尚情操的陶冶。 | |
第二课时 |
设计理念 |
一、指名感情朗读全诗,齐背
二、画笔生辉,拓展延伸 1.小朋友,夏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你想变成什么呢?悄悄告诉周围的小伙伴吧!(学生兴奋地交流着。)快拿起桌上的彩笔,把你美丽的想象画下来吧!喜欢写文章的小朋友还可以在画上写上几句诗呢2(再次播放大自然夏天的音乐。) 2.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欣赏,与学生交谈。 3.学生完成后,自愿上前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朗读自己写的诗句。 4.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的画和诗不仅美,而且有情有趣。然而,大自然的美、大自然的情和趣,是画也画不完,写也写不尽的。让我们生一双智慧的眼,去发现;让我们长一双灵巧的手,去描绘;也让我们拥有一颗仁爱的心,去呵护。你们愿意吗?
三、学习生字,完成作业 1.出示生字:游、穿、蛹、眨、柄、伞、戏。 2.学生自主识字,教师指点。 (1)“戏”和“穿”书写时要注意笔顺。 (2)“游”可编顺口溜记忆:四四方方一口池(方),碧水清清能见底(氵),大人带着小孩子(人、子),一起游泳多欢喜。 (3)“眨”可编顺口溜记忆:眼睛疲乏眨一眨。 (4)“伞”可利用其象形字的特点,画简笔画帮助学生记忆。 3.完成《习字册》上的写字作业。 | |
|
通过画,学生得以再造实物的形象和诗歌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最后环保意识的渗透也显得水到渠成。 |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生字的字形,但对于一些客易写错的字,教师用巧妙的方式预先提醒他们,在饶有趣味之中使正确的写法“先入为主”,对于防止措别字是非常有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