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 >> 资源正文
清澈的湖水
        ★★★★
【字体:
清澈的湖水
作者:佚名    资源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叙述了小洁跟随爸爸妈妈出去游玩,被湖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不忍心将面包纸扔进清澈的湖水里。当她正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时,一个小男孩把香蕉皮扔进水里,小洁对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非常不满。最后当船靠岸时,小洁把面包纸扔进垃圾箱里。选编本文,意在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教育学生要像小洁一样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本课教学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课识字任务很重,学会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要充分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波:读音是“bō”不要读成“bē”或“pō”。
澈:是翘舌音,读“chè”,不能读成平舌音“cè”。
欣:右边是“欠”,不是“攵”。
蕉:中间部分是“隹”,要与“住”区分。
卷:多音字,在本课读“juǎn”不要读成“juàn”。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较多,字形复杂,要注意指导写好下列生字。
澈:要注意中间部分是“育”字,不要写成“盲”字。
波:可与“泼”比较音和字形。
觉:上边是“”,不要写成“”。
赏:上边是“⺌”,不能写成“”。
赛:中间部分笔顺是:。
丢:第一笔是横撇,下面是“去”字。
幻:注意左边是“幺”不要写成“纟”,右边不要写成“力”。
演:右边中间不要丢短横,下边是“由、”。
(三)词句教学
本课词语虽然多,但大多数是常用词语,学生通过多读课文便能了解意思。有些学生可能对“欣赏、变幻、企盼”不太理解,需要教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理解。
有些句子非常形象、生动,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如“看,那边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这边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半山腰的石龟、石兔,好像正在赛跑呢。”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山石的特点,把静物写活,充满童趣。“她觉得自己像在天上飞,又像在水里游。”让我们感觉到小洁已经融入大自然之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小鱼吓跑了,湖水变得满是皱纹,美丽的景象不见了。”要结合人物心情理解“皱纹”一词。
学习本课,应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清澈卷起波纹丢进觉得变幻表演
(四)朗读指导
重点从两方面指导朗读:
指导读好描写景物的句子。要抓住重点句子读出景色的美。
读好人物的神态变化。小洁先是沉浸在美丽的景色之中,当洁净的湖水被破坏后,她感到“不满”,最后看到垃圾箱,她“眼睛一亮”。
(五)练习提示
第1题,要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自读、汇报、讨论环节。
第3题,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小洁跨上岸,四处张望什么,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假如你是小洁,会对乱扔香蕉皮的小孩说些什么?”可进行对话表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提问:在公共场所,吃完带皮、带核的食物后,你是怎么做的?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3检查认读生字情况,采取指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三)默读课文,把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和同学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四)理解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抓住景物特点,读中体会景物的美。
(1)自读课文,用“——”画出文中描写景物优美的句子,指导读好。可采取指读、范读等方式,读出景色的美。
(2)指导学生用“像……像……好像……”说一句话。
2用曲线画出文中表现小洁神态变化的词句,体会一下她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如小洁的神态变化由“入神”到“不满”,最后到“眼睛一亮”,这一变化反映了小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心理,要读出这种心理变化。
3学了课文之后,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同学听。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读写词语。
(六)完成课后第3题。
(七)扩展活动。
你家周围的环境怎样?如何劝说你的家人和邻居自觉保护环境。

  • 上一份资源:

  • 下一份资源: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