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泼、节、敬、瓣、鲜、毯、驶、炮、乐、祝、福、幸”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观察图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敬爱的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
3.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解决办法:通过查字典,读讲课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好总理,他已经去世二十几年了,人民还怀念着他,因为他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温暖》,还记得讲什么事吗?(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歌颂周总理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我们先看图。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提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从整体上了解图意,提问:
(1)图上有什么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2)他们手里拿着什么?(盆、碗、瓶)
(3)男青年背着什么?(象脚鼓)
(4)他们准备做什么?(准备过泼水节)
2.师生共同小结。
这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情形。那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的泼水节,今天我们就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共有几个自然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共有8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讲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段)
(2)哪段是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四五段)
4.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教师出示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看图,从人物的服装和周围的花儿、树来看)
(2)分组讨论:“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特别红,一年一次)
2.教师讲述: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过节的时候,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过泼水节的时间是傣历六、七月。(农历的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课文中哪句话是说这个问题的?
学习读这段的后半句“因为……一起过泼水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理解这段主要写什么。
(1)让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组讨论:“四面八方”“赶来”“驶过”“一条条”“一串串”
“四面八方”:指各处,不是一地的意思。
赶来:生怕迟到,按时赶到的意思。
驶过:飞快的开过。
“一条条”、“一串串”课文里是形容船多、花炮多。
2.再读第三段,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从四点回答:一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二是人们在路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了“地毯”,三是江面上跑龙船,天空上放花炮,四是人们欢呼。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看图,读文以后回答)
重点理解“对襟褂”“咖啡色”“水红色”等词语。
(2)他是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再次看图从图上周总理的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一词)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指名读第二句回答)
2.再读第四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衣服,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回答下面题: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读第二句)理解“祝福”一词。(祝人幸福,平安的意思)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读第三句)理解“祝愿”一词。(向人们表示良好的愿望)
2.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全段共三句话,第二句读出周总理满心欢喜地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的感情。第三句要读出傣族人民衷心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的心情。要慢读“健康长寿”四个字。
(2)背诵课文前,要弄清楚这段的三句话,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六)学习六、七、八段。
1.指名读六、七、八段,提问: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同,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节,也特别高兴。)
(2)“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使人忘不掉)
2.指导朗读、背诵。
(1)分段指名读,注意语气词“呀,啊”以及感叹号应表达的语气。范读,听录音。
(2)齐读,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3)齐背。
(七)总结。
读全文,提问:
1.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傣族人民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节)。
2.学了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知道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1961年亲自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八)作业练习。
1.读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从句子中提出“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练习造句。
3.读作业练习第2题,填空。
4.朗读全文,背诵课文5—8段。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
8难忘的泼水节。
p# ji6 |
j@ng |
b4n |
xi1n |
|
|
泼水节 |
敬 爱 |
花 瓣 |
鲜 花 |
|
|
t3n |
sh! |
P4o |
l8 |
zh) f* |
x@ng |
地毯 |
驶 过 |
花炮 |
欢乐 |
祝 福 |
幸 福 |
板书设计(二)
8难忘的泼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