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也 能 当 演 员
策 划 者:湖北潜江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东方红学校 涂晓霞
项目创意:帮助学生了解剧本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项目名称:我也能当演员
参加人员:初一(一)班学生
语文教师一人
主要活动:组织活动 提出要求
创作剧本 排练节目
演出节目 自我总结
【过程描述】
初一新生入学后,我发现班上同学说话能力千差万别:有的同学不敢说,说话时“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同学不爱说,“未曾开口先脸红”;有的同学不想说,“千呼万唤始出来”;有的同学不会说,“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忧虑和担心。口才在人生的许多关键时期和社交场合都起着神秘莫测的作用,社会需要高素质的有口才的人才。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言;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口才之重要。为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会说,我决定组织一次演出活动,利用戏剧小品这种表演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同学们听说这次活动后,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既惊奇又兴奋,但有的同学显得有些自信心不足,耷拉着脑袋,害怕挑上了自己。我首先对同学们提出了这次活动要求和内容:
1、全班动员,人人参与。
2、演出的内容由同学们自行决定,可将课本的内容改编成简短的剧本。
3、自创剧本,自荐导演,自选演员,自由组团。
4、全班分四组,由抽签决定演出的先后顺序。
5、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编写剧本、排练节目,准备时间为二个星期。
这次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由组团,自荐导演。
第二阶段:自选课本,自创剧本。
第三阶段:自选演员,自编自导。
第四阶段:抽签演出,自演自评。
第一阶段很顺利,我没想到同学们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还挺强,他们自由报名,自由组团,有的导演是同学毛遂自荐,有的导演由他们共同推举。一共四个导演,这四个同学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责任心较强,平时在班上也比较活跃、大胆。这个阶段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第二阶段一开始,不少同学感到很棘手,不知如何下手。一是选课文难,二是编剧本难,经过小组协商,反复筛选,他们最后定下的课文篇目有古文也有现代文:《皇帝的新装》、《小桔灯》、《扁鹊见蔡桓公》、《愚公移山》。为了帮助他们写好剧本,我举办了一个有关戏剧基本知识和剧本创作的讲座。同学们立即分头行动,四处搜集,查找资料,有的求助于父母,询问有关戏剧的知识,有的同学上图书馆和书店查阅有关课文内容的补充材料,还有的同学上网查询与演出相关的知识。一个星期后,他们邀请我参加他们剧本创作研讨会,在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在讨论《愚公移山》这个剧本时,刘茜茜同学说:“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太古老了,应该增添新的内容,可以写愚公移山后,由于交通便利,促进了经济发展,愚公带领全村老小发家致富。”一石激起千层浪,周开宇同学立即站起来说:“我不喜欢这个结局,太没有波澜,没有教育意义,还不如写愚公移山改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破坏了生态环境,以致于狂风肆虐,尘土飞扬,愚公很后悔,又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植树种草,使荒漠变绿洲”。他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很多同学举手赞成。讨论会上我看了他们的剧本,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的剧本虽略显稚嫩,但剧情完整,人物语言有个性,他们还在剧本上设计了人物的动作、神态,舞台布置,服装道具等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看来同学们积极性还挺高,前期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我又给他们的剧本提出建议,如戏剧矛盾冲突不够突出,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说话要有具体的语言环境,舞台背景的设置等等。同学们听后茅塞顿开,又重新修改了剧本。
第三阶段是挑选演员和排练节目阶段。组织戏剧演出这种表演艺术形式,若只挑踊跃、大方的同学,其他同学就会失去锻炼机会,背离了我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我建议他们要面向全体同学,特别是平日里默默无闻、不爱说话的同学,要充分发挥全体同学的主观能动性,重在参与。黄亚恒同学一说话就面红耳赤,两腿发抖,语无伦次,导演就让他演《皇帝的新装》中诚实的孩子,尽管这个角色很小,说话机会很少,但排练起来,他还是很认真。面对这些怯场的学生,我和同学们共同帮助他们分析怯场的原因,克服恐慌的心理,树立坚强的自信心。吴涛同学在饰演卖油翁时,由于缺乏经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想讲好又患得患失,总是记错台词,其他同学也没有嘲笑,只要他有一点微小的进步,都给以最真诚的微笑和最热情的鼓励,吴涛似乎也挺有成就感的,表情比前自然多了。为了提高演出效果,同学们尽可能到处找道具,张禾同学亲自做了一顶王冠戴在头上,郑芳龄同学根据《小桔灯》中的提示做了一盏灵巧的小桔灯。经过几轮排练,许多同学说话能力和表演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
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同学们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演出时刻。程程他们组在《愚公移山》这一改编剧中,赋予愚公以新的形象,很有教育意义,张禾他们这一组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演得幽默、诙谐,令人忍俊不禁。虽然二个星期的准备,台上二十分钟就演完了,然而我想这两个星期将会令他们终身难忘,每个同学都既是编剧、导演,又是出色的演员,更是热情的观众和挑剔的评论员。每个小品的成功都凝聚着他们智慧的结晶和辛勤的汗水。整个演出的过程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兴趣盎然。他们共同协作,互相鼓励,发挥出极佳水平,使表演圆满成功,就连那些平时比较内向害羞的学生也能上台落落大方、声情并茂地表演了。演出结束时,吴涛同学得到的掌声最热烈。他高兴地说:“我也能大胆演出了。”我想,他完成了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质的飞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这次活动,使他尝到了敢说话、会说话的甜头。
活动结束时,我和他们一起对演出活动进行了评论,大家再一次回味了演出过程,被大家称赞的同学满面春风,有不足的同学也心悦诚服,听着同学们的评论,我感觉到同学们已将课文内容与戏剧小品结合起来,说话的语言态势,与先前大不相同,这种“一石三鸟”的效果是我事先未曾料到的。
【案例分析】
事后,我写下了如下的活动总结:
语文活动不仅包括课内活动而且包括课外活动,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和体态表达能力。这一次活动,我充分发挥了语文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我认为这种活动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有利于将语文课外活动与课内活动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将语文课外活动纳入语文课程体系,加强语文活动课的规范管理,可充分发挥语文课内的造血功能。对于那些故事性强,情节生动而有趣且篇幅较短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将其作品内容排练成小品表演,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加深他们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意义的理解。如通过《扁鹊见蔡桓公》这一课的表演,学生对文章寓意感知深刻,对人物形象分析透彻,同时避免了文言文语言的晦涩难懂,使学生在笑声中提高了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克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教师若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课,学生可能会听得索然无味,而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有益结合,无异于是一剂兴奋剂,催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有利于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将读、写、听、说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学作品,通过戏剧小品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达到与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对话的目的。学生要使演出成功,就必须熟读文学作品,对其思想基础、感情基调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将课文内容改编成文艺脚本,进行再创造。这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演出排练过程中同学生互相切磋,加强了口语、情态、语势的训练,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在课堂上无论如何也难以培养的。古人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这种寓教于乐的语文教学活动大受学生欢迎。
3、这种活动课在时间上比较自由,在形式上灵活多样。在时间上利用的大部分是课余时间,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形形色色的人生大世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体验,去表演,既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创造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求知状态变为积极主动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反馈评价,自我提高口头艺术的表达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处处启发、引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又让学生自我评价表演的收获和体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习惯和说话能力。当代中学生天性敏感,思维活跃,又好表现自我,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在学习上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产生了主人翁的自豪感,给学生心灵的感受是永久的,学习也不会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外活动中采用戏剧小品这种艺术表演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孔子讲“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丧邦”,可见口语训练之重要。只有具备了超人的口才,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未来的谈判桌上,演讲会上,讲台上,学术报告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国家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