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备课资料 >> 七上备课卡片 >> 正文
终南山访友
          ★★★
【字体:
终南山访友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新语文收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30

终南山访友

             

终南山,一称南山,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秦岭主峰之一。传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中的吕洞宾、刘海蟾曾修道于此。公元一九九某年,有人舍西安市井喧哗而移居至此山中一隅。道中人皆哗然。此现代隐居者姓江名文湛,年近六旬。鲁人。中国著名花鸟画家。

早有心探访文湛兄,欲睹其终南草寮之离尘状。新纪元初年早秋,得暇至西京消遣数日,匆匆驱车直奔终南山而去。

出西安向南三十余里,车如小虫钻进山的夹缝。两边峭石嶙峋,车于沟涧旁的公路行进。路面倒好,只是弯道忒多。此路为陕南及四川进西安之要道,前行左可至商州安康一带,右可取汉中直达四川。公路迂回曲折,险要处触目可见。所乘桑塔纳倒是风驰电掣,想古时到长安赴考和经商者蹒跚跋涉何等艰难。

闻江文湛自命其山居为“红草园”,便留心路旁,果然行不多时见左侧有门,竖匾正书此三字,歪歪斜斜如稚童练字,正是江文湛惯用书法招数。弃车而行,不期然大雨骤至,撑伞眯眼一看,只见杂树横生,野藤乱挂,险峻的岩头甩下一帘瀑布,周遭哪有房舍。正疑惑间,看门人手指瀑布之上:在那上边呢。一股神秘之气陡然罩来。

冒雨穿林过桥,寻寻觅觅,一栋悬在半岩上的砖木楼房终于撩开了面纱。这便是江湖上流传的江文湛山居了。

雨停了,天色却还明亮,文湛兄带我绕小楼参观。楼缘山势而建,左植青竹,白梅,美人蕉及其他花木,右侧则喂养孔雀,鸽子,鸡鸭等。上方有几棵松树,被大雨洗得青翠欲滴。最下方是利用山溪水蓄起来的小游泳池。雨后的溪水湍急而混浊,两人沿涨满的溪流而上,小径旁遍栽蔬菜。计有辣椒、番茄、四季豆、豇豆、苦瓜、黄瓜……一派田园模样。

游一圈回来,文湛兄带我去他的画室沏茶休息,我心中一阵窃喜:这家伙终于开干了,但愿弄一幅佳品回去,也不枉这一趟跋涉。然而,茶倒是喝了几壶,坐在明式红木椅上的江文湛却稳若一尊缶器,终不见这老兄有动手之意。心想完了,这回别说弄一幅字画,恐怕连一张纸片半滴墨汁也难了。事已至此,就权作来旅游一趟了。于是,就随着文湛移居山野的话题谈去,我说,至少中国一两百年来多少文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被文湛兄做到了。他问此话何解。我说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闲居山野,耐得寂寞的境界,而有文化有境界的人又大多没有经济的支持,终难成事。现在有钱人倒是多了起来,但无几人还存有野鹤闲云的心态,即有,在商海里也挤不出时间来搞这些玩意。只有文湛兄把全部的条件都具备了,才能令自己遂愿。听我此说,文湛兄深以为然。他还向我说了“红草园”的来历,原来此沟遍长一种植物,称红草,故文湛自命山居为“红草园”。末了,他说昨夜饮醉了,我问是否有客来。答不是,仅他一人听刘天华的《良宵》,自斟自饮,付出几滴英雄泪,不知不觉干去大半瓶人头马,就醉倒了。于是我笑他痴。

第二天醒来,空气万分地清新,淡淡的岚气在山腰氤氲,几只小鸟像白色的箭矢从一棵树射向另一棵树。小楼旁的野葡萄叶子上滚着晶莹的露珠。我正在楼前的平台上伸懒腰,忽听文湛兄叫唤:来,给你写一个东西。

我三步并着两步跑到他的画室,台面上已经放着一本翻好的线装书,他指了指书说,给你来一段开篇词话如何。我自然急急铺纸倒墨,文湛选了一只长锋,定了定神,从容写去:

……水竹之居,吾爱吾庐。石磷磷床砌阶除。轩窗随意,小巧规模。却也清幽,也潇洒,也宽舒。懒散无拘,此等何如。倚阑干临水观鱼。风花雪月,赢得功夫。好炷心香,说些话,读些书。净扫尘埃,惜耳苍苔。任门前红叶铺阶。也堪图画,还也奇哉。有数株松,数竿竹,数枝梅。花木栽培,取次教开。

文湛一气写下。一甩头,纷披的长发似屋外的野藤,我却暗自称奇,一如那位写古书的仁兄来过此地,每字每句每段均与文湛的山居出奇吻合。文湛又于最后落款题曰:辛己初秋顺骅来终南于红草园,淫雨中卧游如驭春风,乐甚。弟之饮风如关中大汉,故伤酒,常醉酒讴歌。余故须置酒。顺骅伤酒,余故以此词慰之,想顺骅亦不虚此行。

好你个江文湛,一双法眼竟看透我阴暗角落里的念头。江文湛潇洒收笔,盖印。六尺长,一尺高的宣纸足三张,横接起来整一丈八,我喜滋滋收好“清明上河图”般长的书法条幅,是怎样离开红草园的,至今也记不得了。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相 关 搜 索

    课件 朗读 素材
    相关教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