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故事:争吵也是一种缘分
在大多数人看来,母女之间应该是一种很亲密很贴心的关系。可我这个做女儿的跟自己的母亲却总是争争吵吵。也许是我跟母亲的性格都比较“硬”的缘故吧,母女两人总是互不相让,就像针尖对麦芒。
我和刚刚读初中的小弟都不喜欢回家,不喜欢过寒暑假,不喜欢像别的孩子一样受了委屈往家里跑;我把这一切归咎于母亲,就因为她敏感、唠叨,而且言语又尖酸刻薄。
总觉得母亲还是个没长大的小女孩,心里有了话,总憋不住,老想着找个人一吐为快。若是对方没有反应,则会赌气好几天不理人家。非得等着那人过来道歉,说上一大堆的好话,她才会不情不愿地原谅别人。
偏偏她的女儿是个不识相的家伙,活了二十多年,还没学会恭维人,一张口就气势汹汹一副要得罪人的模样,老是针锋相对地和她斗嘴皮子。
譬如母亲老喜欢在人前抖搂我儿时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无聊小事。说我欺负了谁家的小孩子,把人家臭骂了一通不说,却还反咬一口跑到人家门口,把人家父母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了一顿。又说我小心眼,会为了一个玩具,拼命似地跟邻居小妹妹抢,抢不过,就任性地边哭边围着村子转圈,非得等到人家小妹妹心甘情愿地主动让了步,才肯善罢甘休。
我听了,要么怒气冲冲地跑到书房里去“砰”一下关上门;要么当着人的面让她下不来台:说有这样霸道蛮横的女儿,你不嫌丢人我还嫌呢!母亲不甘示弱,反而变本加厉地对我进行声泪俱下地控诉:说我自己生的孩子我当然不嫌,要真嫌,你两岁的时候,掉进水坑里去,头朝下差点呛死;四岁半的时候,两次得脑膜炎,半夜里一口气喘不上来,晕死在床上,我会发了疯似地鞋也不穿抱你去医院?!没我疼你这忘恩负义的家伙,你能长这么大吗你?!嚷完这些,照例是甩掉所有的家务,躺到床上,一蒙头,流着泪生闷气去了。不等着我和老爸做完了饭,千呼万唤地喊她出来,绝对不会抛头露面。
有时侯,做的饭不好吃,我们抱怨,她便会把筷子一摔,给我们上一次思想教育课,说怎么就没有个人体谅她,她辛辛苦苦每天干这些杂七杂八的活,供我们吃供我们穿,累得腰酸背疼,最后反而招来一身不是。
时间长了,知道母亲那一套不厌其烦的道德说教,家人便也不再吱声。只是我,饭菜不好吃,照例会龇牙咧嘴地做痛苦状,而后扔下一通恶评,逃之夭夭。
后来终于上了大学,可以有理由大大方方地不用周末完成任务似地回家,不用听母亲一大箩筐的唠叨,互不相让地和她你一句我一句地争来争去。可惜,漫长的寒暑假,照例是逃不过的。
母亲是个爱凑热闹的人,好不容易盼到我和弟弟都放假在家,便没完没了地问东问西。晚上听见我和小弟在屋里叽叽咕咕,就忍不住寻了理由跑到我们屋里来边翻箱倒柜地瞎收拾,边努力地插上几句话,看我们笑得花枝乱颤,她也扭过头去,冲着一大堆杂物,偷偷地笑。
因为不喜欢呆在家里,我便跑出去这个同学家住几天,那个同学家待一阵。算下来,一个月的假期倒有半个多月是在外面度过的。母亲心里不舒服,嘴上更刻薄: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用不着在家了;好不容易给你安了新床,套了新被,又怕你写文章嫌吵,单独收拾好一间小屋给你用,你却还是不领情,没回数地往别人家跑,有本事你以后就别回这个家!
当我惯性似地又想反驳她时,一抬头,看见坐在对面的母亲小孩子似的气嘟嘟地噘着嘴,又吧嗒吧嗒地落着泪,只是她再也没有了小女孩的光洁饱满的额头、乌黑柔美的头发和明净闪亮的双眸——她已经完全地老了。
一种深深的自责就这样在瞬间占据了我的心。不管怎么说,这是生我养我的母亲啊,她敏感、唠叨、言语刻薄,那也许是她与生俱来的缺点,时间长了,已经成了一种改不掉的习惯了。就像她的女儿得理不饶人一样,是性格使然。但这并不妨碍她为儿女操劳、为生活忙碌、为家人挂牵,就因为她是一位母亲啊!
突然地一阵心疼,对一辈子都不肯在我和别人面前认输的母亲。也突然地明白,母亲的一切抱怨,只是因为,她害怕某一天我们远走高飞了,再也不回来,陪着苍老寂寞的她,哪怕只是惹她生气的“斗嘴”。
现在的我,仍喜欢在回家的时候跟母亲斗上几句嘴,但心里不再认真,全当是哄母亲开心。因为我心里清楚,任我再怎么与母亲争吵,她心里其实也是满足的。
唉,我们这对母女啊,大概今生就是有一种“争吵”的缘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