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战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为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并牵制德军以配合苏军实施战略反攻,于1943年7月~1945年5月采取的一系列作战行动。
1943年1月,英美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占领西西里岛,以确保地中海航线畅通。5月在华盛顿会议上确定,盟军在地中海战区的战略目标是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7~8月,盟军地中海战区(总司令为D.D.艾森豪威尔)第15集团军群(司令为H.亚历山大)实施西西里岛登陆战役。7月25日,B.墨索里尼垮台,随后以P.巴多里奥为首的新政府开始与盟军就投降事宜秘密接触。盟国随即决定在意大利本土登陆。
9月3日,盟军发起意大利南部战役,英国第8集团军越过墨西拿海峡在雷焦卡拉布里亚登陆;意政府与盟国在西西里岛签署秘密停战协定。8日协定公布后,德军南方战线(总司令为A.凯塞林元帅)驻意部队实施"轴心"方案,开始解除意军武装。9日,美第5集团军在萨莱诺登陆,英第1空降师乘船在塔兰托登陆。10日,德军占领罗马;意海、空军转移至马耳他向盟军投降。12日,德军伞兵营救出被拘押在阿布鲁齐山大萨索峰顶的墨索里尼。23日,墨索里尼在意北部的萨洛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由R.格拉齐亚尼元帅任国防部长。27日,英军占领福贾。29日,巴多里奥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并于10月13日对德宣战。10月1日,美第5集团军占领那不勒斯。在盟军追击下,德西南战线(原南方战线,11月21日改称"C"集团军群)驻意南部的第10集团军于10月中旬退守以卡西诺为枢纽的古斯塔夫防线,与盟军第15集团军群(辖美第5集团军、英第8集团军)对峙。
1944年1月17日,盟军发起意大利中部战役。美第5集团军率先从正面发起进攻,进展甚微。22日凌晨,所属第6军在安齐奥登陆,但未迅速向纵深推进。德军乘机向安齐奥发起反击,盟军被迫转入防御,与德军对峙。1~3月,美第5集团军向卡西诺发起三次进攻,未果。5月11日起,盟军再次向古斯塔夫防线发起攻击,达成突破,占领卡西诺。23日,第6军从安齐奥发起进攻,25日与集团军主力会师。6月4日,盟军占领罗马。德军退守比萨至里米尼的阿尔诺防线和哥特防线。9月,盟军向哥特防线发起进攻,先后于2日和21日占领比萨和里米尼,突破德军防御。10月再次发起进攻,由于人员、弹药不足,进展缓慢。11月,亚历山大调任地中海战区最高司令,盟军第15集团军群司令由美第5集团军司令M.W.克拉克接任。1945年1月,盟军进抵科马基奥湖、韦尔加托、维亚雷焦一线并转入防御。
同年4月9日,盟军第15集团军群发起意大利北部战役,企图消灭德军"C"集团军群(司令为H.菲廷霍夫),解放意大利全境,结束意大利战局。18日,盟军突破德军防御。20日,德军奉命撤退。23日,盟军围歼德军主力于波河以南地区。25日,意大利北部人民举行总起义。27日,墨索里尼从米兰逃往德国途中被游击队俘获,次日被处决。5月2日,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
在意大利战局中,盟军牵制德军大量兵力,并利用意大利境内机场轰炸德国及其占领下的南欧地区目标,从而支援了南斯拉夫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配合了苏军在东线的作战行动。盟军在意大利战局中伤亡、失踪32万余人,德军损失近6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