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下 >> 九下三单元 >> 教案正文
《那树》教案设计4
        ★★★
【字体:
《那树》教案设计4
作者:邹积晔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

《那树》教学设计

宁安市石岩中学 邹积晔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探究文章各部分的内涵。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 2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意识到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

【教学过程】

1 、(播放 VCD 碟,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正如歌中所唱的,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它倒下了……这节课我们共同关注台湾作家王鼎钧笔下一棵树的命运,看看那树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2 、(出示教学目标)谁能给大家朗读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3 、明确了本节课的目标后,请三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你们想听哪些同学的朗读?

4 、欣赏完课文,你有哪些感悟? (设计意图:对课文整体感知)

5 、作者以第三人称叙述了大树的故事,按照时间的顺序可将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其实刚才三位同学读的就是这三个部分,同学思考一下,课文是按照哪几个不同的时间来写的?

6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部分,探究课文的内容,也就是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这棵树的?围绕树都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各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7 、归纳得很准确。总之,大树的状貌不凡,代表田园风光,大树讲人情、通人性、不利己、只利人,默默的庇护人类,可人类又是如何回报树的呢?

8 、由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大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而大树最终的命运又如何呢?

9 、听完以上三名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你还有哪些新的感悟?(设计意图:再次感悟课文内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0 、文章的内容我们探究完了,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11 、本文的语言诗情画意、意味深长、值得品味。请找出你最喜欢的语言,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3 、有人说绿色是属于古人的,只有王安石才会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而冥思苦想、百般推敲。也有人说绿是属于前人的,只有朱自清才会对眼前诱人心魄的绿油然而生出“掬你入口”的欲望。可惜现在的我们在书中看到绿,眼前却缺少绿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灰白。的确坏境保护已成了当今社会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请同学把你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坏境保护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14 、其实我国的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你了解吗?

15 、老师也准备了一份资料,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 [ 多媒体出示资料 ]

16 、看到这组另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我想你们还会有好多话要说,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三题,把你要说的话写在日记上。(设计意图: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17 、的确,我们的社会要发展,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存,决不应以牺牲坏境为代价,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共同努力吧。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绿色的空间中。(设计意图:呼吁学生保护坏境)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