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九年级下 >> 九下三单元 >> 教案正文
《那树》自主学案
        ★★★
【字体:
《那树》自主学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但是人们在谋思发展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某一些内容,如环境。现在人类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差,大地的绿色越来越少。本文作者就描写了一棵坚强、茂盛大树,如何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的。学习本文,同学们会作何感想呢?

关于作者
  王鼎钧,1925年生,笔名方以直,山东人,现旅居美国。著有散文集《开放的人生》《海水天涯中国人》《左心房漩涡》《昨天的云》等15种及小说、评论多种。

一、学习本文,先通读全文,掌握生字词和大概故事内容。
1
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 )倒 )立( )世( 
 )庇( )默 )子手( )
2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佝偻 引颈受戮 星临万户 周道如砥

二、课文内容分析。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2如何划分本文的层次结构?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端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了早期的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全人类的"友善"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在星空下仰望上")写了近期的大树,现代文明对大树生存产生了负面影响,造成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难以调和的矛盾。
第三部分(余下部分)写了现时大树的最终命运。

3作者在文章中写到"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
人类的建设活动,虽然速度很快,但也在不断地破坏着自然环境,这暗示了那树最终的命运。

4作者在文章中说树"是世袭的土著,是大地的效死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那树长久在这里生长繁衍,至死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

5全文看,上帝对那树施洗礼时所说的话,有的实现了,有的没实现。没实现的是什么?没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没实现的:死复绿。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在进行建设时,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三、问题探讨。

1结合文章中所谈的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周围的情况,谈一谈自己对环境的保护和人类发展的看法。

2学习本文,要仔细体会作者在文章中的用语,如"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同学们在读到"""骨粉""呻吟"这几个词语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几个词再现了人类屠戮自然生命的图景。这几个词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来描写的,都能够给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伐树人的愤恨。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