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南方黑芝麻糊”广告。
视频内容与吆喝同为广告,并且视频中也包含了吆喝声,在学生有了视觉、听觉和联想的基础上,以及请同学展示已收集的本地吆喝声后,教师用语言情境导入到课文——《吆喝》。
二、 课文讲解:(抓住本文的语言特色)
1、 自读文章,掌握文章结构
课文先由“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第四段总领全文,从两方面为下文立了“主脑”。一是“从早到晚”介绍吆喝声,一是“一年四季”介绍吆喝声。最后作者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吆喝有了全面的了解。
本环节使学生把握了文章的结构。纷繁杂乱的吆喝声经过作者的精心组织顿时“井然有续”,学生可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使自己的行文有所提高。
2、 分析有特色的语句
每组学生自选自评,教师适当补充。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把握文章平易又不乏生动幽默的整体语言特色,并在语言上有所积累。
3、 吆喝语句分析
播放幻灯片包含本文所有吆喝语句。
吆喝就是一种口头广告:介绍制作过程的,介绍味道的,介绍价钱的,通过声音的变化招徕顾客的……
了解吆喝内容不同的侧重点,体会吆喝的语言,为“我来吆喝”环节做准备。
4、 欣赏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
插入幻灯片,播放音频——老北京的吆喝声
学生进一步了解“吆喝”这种民间艺术,去欣赏它,喜爱它。体会“吆喝”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5、 “我来吆喝”
请同学分组模仿芜湖的吆喝声,并加上自己语言上的创新与表演。
本环节让学生了解本地的这种民间艺术——吆喝,并产生兴趣。同时在活动中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6、 评“最佳吆喝奖”
每组同学谈谈本组是侧重哪个方面来吆喝的,并用生动的语言把吆喝描述出来,结合上轮和本轮的表现评出“最佳吆喝奖”。
本环节着重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于表达能力,通过评奖,发放奖品等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7、 播放视频:耐克广告、奥运会宣传片节选
过去的广告——吆喝,与现今电视广告对比,谈谈自己更欣赏哪一种。
本环节为开放性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回答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自然过度到吆喝是一种民俗文化、具有民族特色这一主题上。
三、 民俗民风民间文化:
插入幻灯片,播放视频:铁画、剪纸、泥人……
本环节让学生了解民俗民风民间文化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些民族文化,让它们在艺术宝库中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魅力。懂得“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 为北京奥运吆喝
请同学为2008年北京奥运吆喝一句。
l 本环节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把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有机的结合。
五、 结语
再一次播放音频:老北京的吆喝声
在吆喝声中结束全文。
本环节让学生再次回味这原汁原味的吆喝,欣赏其独特的魅力。
设计说明:在教学设计的五个步骤中,我以第二步骤分析语言特色为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层层剥离,实现体会吆喝语言魅力,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目标。在第三、第四步骤中,突出了本文的核:提升到民俗民风民间文化这块,努力突破难点,对“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深层理解,并试图把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相结合,实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