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案设计 >> 八年级上 >> 八上五单元 >> 教案正文
《陋室铭》教案设计17
        ★★★
【字体:
《陋室铭》教案设计17
作者:qilizhi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13

教学设计

陋室铭

——新庙镇中学  **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背诵并翻译课文;

2、能正确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能明确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确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朗读品位、渗透学法指导,重视合作讨论。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学习,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正音、释词,理解全文内容。

2.在理解文意、流利诵读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全文。

3.明确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喻理、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字方法

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争取当堂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之美

《爱莲说》中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人各有志,人各有爱,在世人都爱豪宅名车的今天,如果谁告诉你他爱陋室的话,你准定认为他有病。而古人中有人甚至为他的陋室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一间简陋的居室,究竟美在何处呢?他就是刘禹锡。今天咱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的美文精品——《陋室铭》。

二、作家作品之美

请一个同学读书下注释,了解作者和的特点。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任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意思是简陋的房子。陋室铭的意思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三、诵读感知美

1、文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们就从朗读入手解读它。老师先抛砖引玉,范读全文。请大家在难读难写的字标注一下,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基础知识是学习的重点之一。(由学生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字词的目的)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著名。有龙则:灵异。是陋室:这。

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阶绿:长到。草色帘青:映人。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案牍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品读欣赏美

我们不仅能通过阅读感知到陋室的形象之美,还能通过品读欣赏出陋室的意象之美。有哲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文就是我们用眼睛、用耳朵、用心灵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窗口。本文的美可以概括为语言美、形象美、品格美。(板书三美 )

1、探寻语言之美

同学们发言的内容可能有:简洁、生动、形象,充满情感之类。

点拨:文章的语言之美:

一表现在句子的节奏美。

二表现在句子的形式美。或偶句,或奇句,或排比句,或长句,或短句,或独词句,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

三表现在句子的表达方式美。百字短文,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一个字连缀全文,文笔简洁,情感丰富。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古人读书拉长了声调,像唱歌一样的。(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摇头晃脑的。(也请你给大家模仿一下,好不好?)
   
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生读课文)
2
.欣赏形象之美。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陋室内外是何颜色?景色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品析""""二字的妙用。

明确:""""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

明确鸿儒,无白丁(雅)

"鸿儒"可否换成"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之义,显得太多了。

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

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

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请同学们读出作者对最喜爱的陋室形象进行描画的句子:

请同学们谈谈,能从中看出、读出、悟出多少个?
    
讨论、点拨:可以看出陪衬美、画面美、环境美、人物美、生活美;可以读出描写美、语音美、情感美;可以悟出品格美、气质美、高洁美、正直美、风度美、清高美、质朴美……
   
顺势点示:写陋室就是写人,咏陋室就是咏志向。作者在这里通过对陋室的描绘与赞美,赋予陋室一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的景是美的,而且引人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伸展

3、品味意蕴之美。

作者写有仙之山和有龙之水,一是对陋室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陋室的不陋,又表达自己的情怀;二是由古代名贤的居室引出评价和比较,名为写室,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选择,突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作者好像是在写陋室,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

五、吟读歌颂美

同学们带着对陋室的赞美之情读课文。

(三读领悟内涵,男、女生各读一遍)

全班竞背(学生自由背,小组中相互背,全班竞背)

六、审读判断美
  1
、看材料(教室铭),思考问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 小说传得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蓝球场,好似游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思考:(1)材料是针对学生中的哪些现象而言的?
           
(2)那么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2
、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习刘禹锡,为你的家取个名,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3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
    
称颂:人品高尚。
    
批评:逃避世俗,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
 
小结:学习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择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

七、激励传承美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山水  比兴    陋室

对偶  拟人    环境

衬托  对仗    朋友

虚实  对比    生活

类比  暗含    志向

引经  据典   态度

 

  • 上一篇教案:

  • 下一篇教案: 没有了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