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教 学 案
课 题 |
苏 州 园 林 |
序 号 |
| ||
授课时间 |
年 月 日 |
主备人 |
|
课 型 |
新授 |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3、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4、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 ||||
板书设计 |
点题: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布局 苏州 分 配合 园林 说 映衬 层次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 ||||
教学策略 |
1、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研讨,自主总结。 | ||||
教后反思 |
| ||||
第 1 页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
备 注 |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的。下面请到过苏州园林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一下照片,并加以介绍。(学生的介绍大致是支离破碎的、局部的。)苏州园林究竟是怎样的?下面我们跟随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一同走进苏州园林,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世界。(板书课题、作者) 展示目标;见前页 实授过程: 一、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二、 大屏幕展示苏州园林风光片,配上古筝曲,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听后读思考后,讨论明确: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游园”“如在画图中”是本文的总纲,其总特征具体表现在四个“讲究”上。 2、全文共10个段落。各段段意:(1)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2)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点;(3)介绍建筑物的布局;(40介绍假山池沼的艺术;(5)介绍花草树木的画意;(6)介绍花墙廊子的层次;(7)介绍细小角落的图画美;(8)介绍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9)介绍屋的色彩装饰;(10)结束语。 教师小结: 如此来读文章,就把长文章读“短”了,再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就简单了。我们来看看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
|
第 1 页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
备 注 |
3、学生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第2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为这一段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以下段落都是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逐一进行说明的。第2段与第3-9段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教师小结: 本文准确地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把事物说明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课内练习: 见《随堂练》一、二题 布置作业: 读课,领会课文的图画美。 |
|
第 2 页
教 学 案
课 题 |
苏 州 园 林 |
序 号 |
| ||
授课时间 |
年 月 日 |
主备人 |
|
课 型 |
新 授 |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
1、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2、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 ||||
板书设计 |
点题: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布局 苏州 分 配合 园林 说 映衬 层次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 ||||
教学策略 |
1、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研讨,自主总结。 | ||||
教后反思 |
| ||||
第 1 页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
备 注 |
导入新课: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说明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用简明朴实和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展示目标: 见前页。 实授过程: 一、细读课文,看全文从此处开始,共有几次提到“图画”“画图”“画”,用圈点法圈出这些句子。 学生圈出九处。总结讨论明确:这一处处生动的“图画”,形象地告诉我们苏州园林富有色彩美、结构美和布局美。 三、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层次,处处构成一幅完美图画的?作者在说明事物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明确: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而求自然之趣;假山、池沼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其他景物相配合,树木花草错落有致,相映成辉;花墙、廊子层层设景,景致更深。在说明事物时,作者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学生举例说明) 四、 揣摩课文语言,体味本文语言运用准确的特点。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句中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 是古代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经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务必”一词对游览者和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
|
第 2 页
教 与 学 过 程 设 计 |
备 注 |
2、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常准确。(学生可以再举一些例子) 五、 小结:本文语言简明朴实、准确,极具表现力。课内练习: <<随堂练>>三、四题 六、总结全文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苏州园林,源远流长,闻名全国,誉满世界。是我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七、 布置作业: 做课后练习二。 写一写自己学校的小花园,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00字左右。 |
|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