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说明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用简明朴实和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展示目标:
见前页。
实授过程:
一、细读课文,看全文从此处开始,共有几次提到“图画”“画图”“画”,用圈点法圈出这些句子。
学生圈出九处。总结讨论明确:这一处处生动的“图画”,形象地告诉我们苏州园林富有色彩美、结构美和布局美。
三、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层次,处处构成一幅完美图画的?作者在说明事物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明确: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而求自然之趣;假山、池沼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其他景物相配合,树木花草错落有致,相映成辉;花墙、廊子层层设景,景致更深。在说明事物时,作者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学生举例说明)
四、 揣摩课文语言,体味本文语言运用准确的特点。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句中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 是古代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经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务必”一词对游览者和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