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4
作者:筱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16 10:05:17  文章录入:aqllb  责任编辑:蓝星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新授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3、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4、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板书设计

 

            点题: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说: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布局

苏州     配合

园林     映衬

           层次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教学策略

 

1、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研讨,自主总结。

 

 

 

 

 

教后反思

 

  1  

 

 

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林典雅别致的景色所陶醉的。下面请到过苏州园林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一下照片,并加以介绍。(学生的介绍大致是支离破碎的、局部的。)苏州园林究竟是怎样的?下面我们跟随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一同走进苏州园林,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世界。(板书课题、作者)

 

展示目标;见前页

 

实授过程:

一、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二、            大屏幕展示苏州园林风光片,配上古筝曲,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2、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听后读思考后,讨论明确:

1、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游园”“如在画图中”是本文的总纲,其总特征具体表现在四个“讲究”上。

2、全文共10个段落。各段段意:(1)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2)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点;(3)介绍建筑物的布局;(40介绍假山池沼的艺术;(5)介绍花草树木的画意;(6)介绍花墙廊子的层次;(7)介绍细小角落的图画美;(8)介绍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9)介绍屋的色彩装饰;(10)结束语。

教师小结:

如此来读文章,就把长文章读“短”了,再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就简单了。我们来看看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1  

 

3、学生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2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为这一段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以下段落都是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逐一进行说明的。第2段与第3-9段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教师小结:

本文准确地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把事物说明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课内练习:

见《随堂练》一、二题

 

布置作业:

         读课,领会课文的图画美。

 

  2

          

 

 

 

授课时间

   

主备人

 

 

 

 

 

教学目标及

重点难点

 

1、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2、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板书设计

 

      点题: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说: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布局

苏州     配合

园林     映衬

           层次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教学策略

 

1、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2、探究研讨,自主总结。

 

 

 

 

 

教后反思

 

  1  

 

导入新课: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说明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用简明朴实和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展示目标:

见前页。

实授过程:

一、细读课文,看全文从此处开始,共有几次提到“图画”“画图”“画”,用圈点法圈出这些句子。

学生圈出九处。总结讨论明确:这一处处生动的“图画”,形象地告诉我们苏州园林富有色彩美、结构美和布局美。

 

三、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层次,处处构成一幅完美图画的?作者在说明事物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明确: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而求自然之趣;假山、池沼不是孤立存在的,有其他景物相配合,树木花草错落有致,相映成辉;花墙、廊子层层设景,景致更深。在说明事物时,作者运用了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学生举例说明)

四、            揣摩课文语言,体味本文语言运用准确的特点。

1、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句中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似乎”表推测,因为这些园林都 是古代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已经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务必”一词对游览者和观察点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2

 

2、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表意肯定,一点都含糊,合乎实际,用词非常准确。(学生可以再举一些例子)

 

五、            小结:本文语言简明朴实、准确,极具表现力。课内练习:

<<随堂练>>三、四题

六、总结全文

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之美,充分显示出设计者和匠师们非凡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苏州园林,源远流长,闻名全国,誉满世界。是我国园林艺术中的一枝独秀的奇葩,是我国灿烂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七、            布置作业:

做课后练习二。

写一写自己学校的小花园,要有条理地说明事物,200字左右。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