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1、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 教学目标:
1 .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2 .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3.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学生初次接触这种文体,要让学生对这种文体与其他文体的区别有明确的认识。通过理清新闻的六要素达到整体把握的目的。
2. 体会语言的准确,对本文的语言要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由毛泽东的《沁元春·雪》导入
教师先找学生背诵该词,若没人会背,就教师背,并讲解其大意。从而引入本文。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机。感受其停顿、语气及体现出来的情感。
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问题:读课文之后,请学生用三种方式表述课文内容。即
①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②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③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
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最简洁、最鲜明地把所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标题”(板书:标题)。用一小段话,简要地、概括地把所报道内容的梗概,在新闻的开头部分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导语”(板书:导语)。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具体地、翔实地把所报道的内容告诉人们,这就是新闻的“主体”(板书:主体)。标题、导语和主体,是一则新闻通常所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后,再补充进背景和结语的内容。
三、用心品味。
1、 四个人一组讨论你对解放军战士所作所为的感想。
2、 由本则新闻的结构安排你受到什么启发?
3、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更新的了解?
四、布置作业。
仿造本文写一段小新闻。(做到周记本上)
附板书: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引标、正标、副标)(一句话或一个短语)
导语(用一小段话)
主体(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
背景(历史环境或重大事件)
结语(可有可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复习导入。
共同回顾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展示学生的小新闻。(找学生读自己的小新闻)
二、默读第二则新闻,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三、教师导学: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了解新闻内容。再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新闻知识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提出思考题。
四、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具体分析第二则新闻,并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五、讨论探究。
1、 本文既然是介绍南阳胜利的,为什么还要回顾我军一年多来的战绩?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2、 用心品位这两则新闻的语言,举例说明它们有什么特点?结合课后习题二,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3、 找出本文的闪光点。(讨论后作答)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六、写作借鉴。
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从内容的选取、语言的运用、结构的安排、作者的胸襟等方面考虑)
七、布置作业。
做课后习题三。
八、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课件 朗读 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