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的特点。
2、体会作者天才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从文中获得对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懂得弘扬真善美,批判假丑恶 )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体会作者天才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1、领悟作品的内涵
2、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关键点:适合人物特征地朗读课文,并体味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 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精读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中外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骄奢淫逸,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唐玄宗因宠爱杨贵妃而导致“安史之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创作的揭露19世纪初丹麦丑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童话《 皇帝的新装》。【2分钟】
二. 简介童话这种文体。 【2分钟】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 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
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
、玩具都可赋予生命, 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本文是一篇童话充分表现了作者天才的想象能力,下面我同大家做个游
戏,看看谁的想象力丰富。游戏规则是:“同学们必须合上书听我朗读,我停下来
时,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往下思考,情节将如何发展。说出你想象的情节。(这
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8分钟】
读到:“为了要穿的漂亮”,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到了什么程度。
读到:“来了两个骗子”可以想象一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读到“都看不见衣服”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皇帝会怎么想,怎么办。读到“这
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两个骗子的屋里”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有怎
样的表现。
读到“皇帝又派另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可以想象一下,这
个官员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读到:“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可以想象一下,皇帝看到骗局又会有什么表
现。
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可以现象一下,皇宫内外看到光
身子的皇帝将会怎么样,结局会怎么样。
同学们想像得不错,那么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完后你就会找到答案。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7分钟】
五.师生一起梳理情节,并出示板书。【15分钟】
措施:“如果这一环节进行不畅,可用投影片出示如下问题进行补救。”
题目:1、概述皇帝的特点。
2、骗子如何投饵诱皇帝上钩的?
3、概括两个大臣和皇帝看衣时的表现。
4、概括皇帝穿新衣游行的情形。
5、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
六.总结: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童话就
围绕它巧妙的展开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极
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1分钟】
板书设计:
情节:
概述皇帝 服装费用:不惜倾其所有
引子 的特点 心思兴趣:最爱炫耀新衣 夸张
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
骗子投饵诱 布的色彩和图案:分外美观
开端 皇帝上钩 布的特性:神奇怪异 想象
分别写两大 心理:都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
臣和皇帝看 神态:装模作样的看了又看
发展 新衣的表现 言行:点头赞美“真是美极了”
皇帝穿新衣 动作:扭了又扭
高潮 游行的情形 心理:让别人觉得确有新衣
新衣真面目 揭穿人物:小孩
结局 被揭穿皇帝 揭穿原因:天真单纯
极其官员丑 揭穿方式:私下传开
态百出 皇帝表现:发抖又摆傲姿
作业:读《安徒生话选》
第二课时
一.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
涵。【1分钟】
二.复述课文 【5分钟】
三.出示如下问题,讨论文章内涵。
1、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什么主题?(明确;以新装为线索。表达的主题
是: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
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5分钟】
2、 皇帝想去看新衣织得怎样了,但又不敢亲自去看,这时作者着重写他的
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一方面说明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
又狡猾。另一方面也深化了主题。)【5分钟】
3、 大臣、官员和皇帝都去看布料,场面相同,但写法各不相同,他们不同在哪里?
(提示:神态,动作不同,心理描写不同,语言也各有特色。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
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正是那个社会的恶习。
【8分钟】
4、 这场骗局由一个小孩说出真相,这说明了什么?(写出了孩子天真无邪,增强
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7分钟】
5、 试想象一下皇帝回宫里会怎么做?(想象得源于课文,得表现皇帝愚蠢、
昏庸、虚伪的性格特点。) 【12分钟】
四.小结:同学们,想象是以现实生活做基础的,而夸张是借助于想象完成的,
它可以深化故事的主题,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艺术的感染力。本文成功的运用
夸张和想象,描绘了一幅骗者行骗,被骗者自欺欺人甘心被骗的群丑图。在此,
老师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永保童真,摒弃自私虚伪,做一个真诚的人。【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