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读书频道 >> 时文杂文 >> 阅读正文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
【字体: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作者:未知    阅读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2-9
  学校针对学生的教育,避免“惩罚”,杜绝“体罚”,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正如硬币也有正反两面一样,这种教育是不完美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生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
  什么是“惩罚”?“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在我们学校教育中,这既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和行为上的。精神上表现为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操行扣分或纪律处分。这种精神上的惩罚能起到无形的教育效果。它是一种动态的教育措施,促使学生错误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使这些学生的灵魂受到一次净化,物质上的惩罚是最为直接有效的。如对学生破坏公物,浪费水资源、偷窃等行为,处于合理的赔偿或罚款。这些制度的制订对学生产生的约束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行为的上惩罚,比如在体育课上,对那些违反课堂纪律、未完教学任务的学生,实施“教育惩罚”,如:罚跑、做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这既能起到教育作用,又锻炼了学生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老师们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也确实有个别学生在受到惩罚后离家出走的,也有个别学生家长跑到学校闹事的,这样的案得不到社会的理解,致使越来越多的老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放弃了惩罚的武器。但是,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不曾受到批评,那他在将来的社会里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一个人,有了缺点或错误,就要勇敢、正确地去面对,接受应有的处罚和教育,从思想深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以便今后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不来的,只能自己积累。从而使我们真正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既不能光靠那些苍白无力的说教,也不能异化为扭曲的暴力教育。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含有技巧的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去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并予以适度张扬。另一方面,适当的惩罚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批评和惩罚的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点,改正过错,避免再犯类似错误。
  教育惩罚是教育本身的需要,是教师的职责和权力。对犯错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是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维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的需要。教师对惩罚权的放弃就是对自己一部分职责的放弃。当罚不罚,是教师的失职,是教师不作为的表现。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