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的 痕 迹
一个人,不能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环游全世界。但通过它,我可以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人,不能从古代穿越至未来。但通过它,我可以生活在任何一个我所喜欢的时代。
一个人,不能遇见所有不同性格的人。但通过它,我可以与伟人交谈学习他们的思想,也可以和小市民调侃,了解他们的生活。
它,就是书。
第一次与书结缘是在病床上。当耳朵已经无法承受那喧嚣的流行音乐时,当每天躺在病床上百无聊赖时,一本书给我带来了久违的欣喜与感动。那本绿色封皮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今放置在我书橱中最显眼的位置。也就是这部影响了一辈人的巨著,再一次倾倒了一个原本脆弱的灵魂。从此那个灵魂学会了保尔式的坚强。
那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也就是这一次,我爱上了那些完美的文字,爱上了那淡淡的墨香。
书好似一位长者,坐在摇椅上向涉世未深的我们讲述着他所知道的点点滴滴。笛声清越,萧声深沉,古琴丁冬,琵琶瑟瑟,这些丝竹之音,吹之抚之,皆使人沉醉,却都比不上那老者的絮絮话语动听。
最爱的是中华的古老文字。那《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华美的楚辞,闪闪发光;那豪迈的唐诗,让人为之而歌而泣;那婉约的宋词,沉淀着美妙的淡紫;那美妙的元曲,仙乐飘飘……感动着那些诗人词人的点滴心事。丧国之痛,带来了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叹;亲人离别的无奈,带来了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离乱之苦,带来了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七对叠字;刻骨铭心的爱情,带来了陆游“错、错、错”和唐琬“难、难、难”的绝唱……漫步在中华的古老文化里,多少次醉得不知归路,多少次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糠统统吸收!
常常在世界文学殿堂里漫步。在童话的雪雾森林,曾经感动于美人鱼那为了见证誓言那古老而决绝的方式;在传说的笛声中,曾经惊叹于古希腊的神圣与奇妙;在戏剧的舞台上,曾经倾倒于莎翁的非凡才华;在诗歌的轻风中,曾经为泰戈尔对母亲的孩童式的爱而欣喜;在小说的海洋里,曾经折服于简ּ爱的理智……多少次沉醉,多少次慨叹,多少次感到了自己的渺小!
老者躺在摇椅里,渐渐睡去,睡去……剩下的,只好留下我们自己去感悟。
历史使人变得深沉,诗歌使人变得灵秀,小说使人感受生活,散文使人感受宁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才能从中领悟出自己所需要的思想和生活的真谛。有的时候,书是要一遍一遍读的。记得毕淑敏写过一篇文章,写的是不同年龄读《美人鱼》的感受。小时候,对美人鱼故事末尾的那段对孩子们的期望的叙述虔诚的相信,而长大后则觉得那是一段完全没有意义的赘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同一个故事必定会产生不同的感悟。不知能否用孔子的那句“温故而知新”来解释。我能感悟的,也许就只有这些了吧。
常常在读书时,情不自禁地记下一些文字。过了很久,偶尔拿出来翻阅,不觉产生一种无以言喻的感动。读书真的是一种享受。银色月光下,沏一杯清茶,氤氲的灯光中,静静翻阅自己钟爱的文字,墨香飘扬,心绪飞扬……
朋友,你的心灵是否从未真切地感受文字的魅力?那么请从今天开始去遨游吧!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别人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文字之旅:“我为书而醉,醉在那书卷的馨香里;书如酒般让人沉醉,而我愿意一生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