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生如月
作者:党延平  文章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18 17:58:52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作文题目]
  从下面的自然现象中任选一种,以“感悟”为话题写作,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⑴沧海桑田
  ⑵百川归海
  ⑶精卫填海
  ⑷出淤泥而不染
  ⑸月有阴晴圆缺
  ⑹为有泉头活水来

  [习作]
  人生如月,得一寸圆满便失一分风情;
  月如人生,弃一段顺途才获精彩岁月。
  正如月有阴晴圆缺,人生的荣辱得失也在所难免。
  大漠飞烟,昭君乘一袭软轿夹满鬓黄沙款款而来。失去了锦衣华服,温逸舒适;失去了承欢膝下,天伦之乐;失去了落叶归根的机会……昭君毅然踏上征程,轻抚琵琶,她仿佛见到了京城的繁华喧闹,仿佛见到了帝王殿中的轻歌曼舞,仿佛见到了两国所结的永世之好……
  昭君仰望匈奴的月,轻轻叹息。转而想到以她的月缺换得大汉江山的月圆,又轻轻笑了。
  有失必有得。正如黛玉失讨好贾母“送我上青云”的机会而得宝玉的痴心爱恋;正如三毛失名利权势,她风餐露宿而得了一个永恒的自我。这般奇女子必是懂得有失有得的禅意的,在一片澄明的月光下悟透了人生。
  菩提树下,释家摩尼舍王子之位挟一双慧眼静静深思。他用那样温柔的眼神注视着人间疾苦,用那样一颗仁爱的心包容着世间万难。他看到战场的血,农场的汗;他看到撕心的哭,裂肺的喊。他毅然撕下王子的装束,将自己的圆月高高挂在百姓头上那片晦涩的天空。
  有得必有失。正如董卓喜得人中吕布痛失马中赤兔;正如淘渊明乐得采菊东篱逍遥自在,伤得报国无门不理世俗。如此伟丈夫定然是要看透有得有失的隽永的,在月的盈亏明暗中谱写了人生。
  我们必将葡萄碾碎,才能酿造香醇的美酒,必定走过春的萌生夏的勃然,才会迎来收获的金秋。那么,为何不能怀揣着一颗水晶般剔透的心灵,来看待得与失呢?
  得,不以物喜;失,不以己悲。月圆必有月缺日,花开自有花谢时。月月如斯,岁岁如斯。超脱于自然之外的一颗纯净的心灵定不因得与失而斤斤计较、自寻烦恼。人若识得世事易变之理,便可达观以处世,宽心以养身,“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直面得失,看天空云卷云舒;
  正视得失,望庭前花开花落。
  人生如月,月如人生。

  [点评]
  这是一篇上乘之作!人生与月互喻,别有洞天。从“月有阴晴圆缺”到“人生的荣辱得失”,引喻当,主意明。昭君、黛玉、释家摩尼与董卓、陶渊明,详略相得益彰。葡萄美酒,春夏金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与月同喻,理趣盎然。全篇处处紧扣月之阴晴圆缺行文,深得考场作文三昧;倘能在抓住“得失”之余,点及“荣辱”,无疑会锦上添花。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