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古镇,你的名字还能留多久?
作者:王丹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7/18 19:58:59  文章录入:王丹华  责任编辑:蓝星

古镇,你的名字还能留多久?

广东顺德一中实验学校      王丹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有遍布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有令人骄傲的四大发明。

中国的这些古老文明,在许许多多老外的眼里也是悠久神奇的,他们知道“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中的香格里拉,瓷器之都——景德镇,经济发达,有“美食之都” 美誉的珠三角,一览众山小的泰山……要说起来真的是要说干了嘴也不一定讲完呢!

作为一名国人,当然是要为此骄傲了。但“五一”去了一回江西的景德镇,那自豪的心“哐”的一下被锤打了一下。江西的景德镇自古以来是瓷器之都,小时侯我去首都北京旅游,导游带我们参观“景泰蓝”的制作,我就知道了景德镇。长大了历史课上提到唐代的繁荣昌盛,我便再次接触了景德镇。景德镇烧了千年的瓷器,出了许许多多的瓷将,古往今来都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每年景德镇都要向中央上供工艺精细,造型独美的瓷器。而中央领导喝茶用的杯子,吃饭用的勺子之类的全是从这儿做出来的。而老外也会用高价来购买一些艺术价值高的瓷器回去。

就这样一个闻名遐迩的古镇,在我心里当然是有很高的地位,想象中的瓷器之都的瓷器工艺精湛,精雕细琢的,并下了一个决心:“一定要买一个纪念品回去。”但是,当我们漫步在瓷器中心时,那往时的冲动已消失了。眼前的瓷器虽多,五花八门,大的,小的,彩色的,黑白的,金边的,银底的……然而,在工艺上确是粗糙单调的,并没有精美可言,也没有人见了就想买的冲动。也许,千年瓷都都已商业化了,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已渐渐淡去,随之而来的是该怎样多赚点钱的意识,在钱的面前,人们往往会做出许多昧心的事,什么精美,什么质量,什么诚信,都显得是那么渺小,甚至一文不值。而作为游人的我又能怎样呢?有的也只是失望与无奈罢了。

其实不只是景德镇。几年前,我与父母去江南古镇——周庄,情形也一样。那里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经过开发,那里的人不再是以往的淳朴憨厚,那里的水,已多次被河岸两边的商店所污染,那里——已被商业化了。再也找不到以往秀美的小桥流水人家,再也找不到那淳朴憨厚的古镇居民了。

社会在发展,中国在进步,古镇的居民也在日渐富裕,但国人希望的不是因为古镇乡村在进步而变得商业化,变得坐立交谈都是钱的问题,变得不再淳朴憨厚,使原有的文化慢慢消失。

我希望古镇乡村也要发展变富,更希望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要珍惜,要保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