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原理和定律,值得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借鉴运用。
“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里,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
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班级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学生,他们常常把一个好
端端的班集体搞得支离破碎。最糟糕的是,如果你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他会像果箱里的烂苹果
一样,迅速传染蔓延,把其他好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在于它惊人的破坏力。因为破坏总比建设来得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了很多心
血精心制作的一件陶器,一只小花猫能用一秒钟将其破坏。如果你的班级里有这样一只猫,那
么,怎么办?有两个办法:一是想办法把它清除掉;二是想办法把它牢牢地“拴”起来。素质
教育要面向全体,第一种办法不可行,只有采取第二种办法。“拴”很有学问,我们要花大力
气去研究它。
“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也称短板效应。是讲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几乎
任何班级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整个班级的各个学生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集
体的水平。落实到某一个学生身上,他各科的成绩往往也是参差不齐的,他最后能否取得最大
限度的成功,取决于他是否能把短板(劣势科目)补齐。班主任要注意班集体的“短板”和学
生个体的“短板”。
需要说明的是,“短板”是木桶系统中有效的组成部分。你不能把它误认为是“烂苹果”,
烂苹果需要扔掉,而短板则要重点保护。
“零和”定律:
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一方所输,游戏者成绩的总和为
零。我们社会里有很多“零和游戏”的局面。那么,在一个班集体中,能否实现“双赢”的局
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认识到“利己”不能建立在“损人”基础上,“利人”也不一定会
“损己”,只要大家摆正心态,精诚合作,相互学习,形成一个“比、学、赶、帮”的浓厚氛
围,帮学结对者就可以实现双赢,从而实现整体突破。这种思想不仅班主任自己要有,更要千
方百计地让其植根于学生的思想。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为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就不值得做好。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其重要
性却往往被人忽略。不值得定律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理,如果一个人所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
值得做的事情,往往态度敷衍,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没有多少成就感。因此,对教
育者来说,应该指导、帮助他们选择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
能激发你的斗志。这个原理如能和木桶理论结合运用,效果将更好。
“跟跑”定律:
在马拉松比赛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取得冠军的往往是“第二方阵”里的运动员。为什么
得冠军的往往是“第二方阵”的运动员呢?有人对此作了一番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奥秘:“跟
跑”。“第二方阵”的运动员花的力气少,而速度与“第一方阵”的运动员基本一样;所承受
的心理压力比“第一方阵”的运动员小;可以在“跟”的过程中稍稍缩短与“第一方阵”的距
离,对其加大心理压力;最后冲刺时所储存的能量比“第一方阵”的运动员要多些。
研究者进一步指出:“第二方阵”中的运动员获得冠军并非偶然,因为他们完全具备了获得
冠军的实力,所谓“跟跑”,只是一种战术考虑:具备夺冠实力,又掩盖夺冠实力,用来迷惑
竞争对手。
在班级管理中也可尝试战略“跟跑”:当本班学生与其他班级相比处于“劣”势时,当本班
内部分学生与优秀学生相比处于“劣”势时,不妨尝试“跟跑”策略,在“跟跑”中促其自加
压力、自寻动力;在紧跟的过程中逐步缩短距离,最后甚至超出。“跟跑”并不仅限于学业成
绩,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等诸方面都可尝试。“跟跑”就是激发学生的成功心理,强化学生成
就感,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