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好角度
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时,师生间感应敏锐,随时会发生心理上的交流与撞击,产生多种心理效应。因此;进行激励教育。一定要选择好角度,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变换角度,巧妙地寻找学生最佳接受点。
二、掌握好程度
激励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性格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确定场合;范围,火候,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自觉性与盲目性错综复杂,有时好奇冒险,出现偶发事件。这时班主任更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掌摸得激励教育的程度。尽量不使他们因 “栽面”而破罐破摔。
三、把握好时机、尺度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激励教育时机、尺度。平时多观察了解学生,对其“闪光点”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外界刺激与行为之间迅速建立联系,以巩固良好的行为方式,加强思想认识。学生获得荣誉和成功之时,是鼓励教育的最佳时机。
但如果对学生进行批评。否定。惩罚等负强化激励教育时,不要“刮脸皮”,打“遭遇战”。如遇到倔强的学主要借机渲泄对立情绪时,可以转个弯说:“先谈到这吧,我们都回去想一想。”这样冷处理不至于把事情弄僵。而当他们稍有悔改之意时,就应及时鼓励。把握时机,以达到教育之目的。
激励教育的指向是学生的情意系统。“感人心者莫乎情”,教师在激励教育中要注入情感精度,把自己的爱心与温情化作清凉的细雨,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把外界刺激励逐步转化为自我鼓励的内缀力。同时,学生也在被爱护与尊重中感到老师的理解与真诚。愿意把老师当知心朋友。吐露内心秘密。老师从而窥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激励教育的最好契机,稳妥地把握激励教育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