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施爱润幼苗 激爱塑班貌
          ★★★
【字体:
施爱润幼苗 激爱塑班貌
作者:未知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4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肩负着教学与教育双重责任的班主任就应该是高级工程师。他的工作职责应该就是以一个灵魂影响另一群灵魂,以一颗爱心去培植另一批爱心。人们又说:“教育是立国之本”,那么育人就应该是教育之本,而育人的基础便是塑造灵魂,塑造爱心。因此,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精神上的导师,是爱的承继者和传递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坚持把“爱”字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爱”字去苦心经营,让学生品味到爱的甜蜜,使爱永驻学生心田。
一、施爱心,润幼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注重爱心教育,他有“爱满天下”的名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与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他还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正处于青春断奶期和性格形成期的中学生,就好比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幼苗,需要健康成长所必备的阳光、雨露。如果说家长生活上的呵护是雨露,那么班主任的爱就是照耀他们成长的阳光。班主任只有将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献给学生,每一棵幼苗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班级就会成为一片绿色的森林。
(一)生活上给学生更多的关怀。严格管理,建立良好班级秩序,这在教育界已形成共识。但这认为,这种“严格”只有建立在“关爱”之上,它才能发挥更大的管理效能,否则只有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作为一名女班主任,大严格管理之余,我尽情发挥女性特有的慈母之爱。每到雨天,我总会在班级多说几句,提醒同学注意骑车安全,提醒同学注意上学时间,有时会悄悄地给远道的同学提前放个学,给路远的同学悄悄地坐在位子上吃个早饭。每到学生体育课,我总会往班级多走几趟,课前提醒学生们把厚衣服脱掉,课后再让学生赶紧穿上。每到班会课,我都会让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说说他们在家的表现,检查一下他们的个人卫生,包括洗澡、理发、换衣服等。这些细小的言行,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到了“爱”。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的班主任对我们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今生难忘。为了这样的班主任,我们就应该表现出色点,为她争光,不让她生气。”
(二)心理上给学生更多的慰藉。别林斯基曾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些学生,有的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有的高高在上、自以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他们都属于有心理障碍的“病人”,只有打开他紧紧关闭心灵之门,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融入社会。“爱”,是打开这扇心灵大门的钥匙。因为其实这一类学生在心理上比其他同学更希望得到关爱,更渴望与别人的沟通。只要我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爱,就能够与学生正常沟通,教育的效果也就事半功倍。我班有位学生,成绩不错,但由于他在家特殊的地位,很爱娇宠,为人很自私,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不愿为集体服务。对待这样的学生,我没有一味地批评,而是以细致的工作去感化他,经常找他谈心,谈他的学习、兴趣爱好,进而让他谈对周围人的评价,对班级同学的认识,与他探讨人与人的关系,还有意无意布置一些班级任务给他,让他去寻找合作伙伴。一学期下来以后,很多同学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他很少说瞧不起谁的话,也没有同学到我面前说不愿和他在一组了。显然,他身上的坏毛病基本上克服了。我班还有一名学生,初一时品学兼优,但初二时因为家庭变故,父母离异,突然变得性格孤僻,成绩也一落千丈。我认为要提高这位学生的成绩,关键是解决他思想上的疙瘩,让他感觉处处都有爱,处处都有人关心他。这位同学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针对这一情况,我让他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在日记本上和他沟通、交流,并主动和这位同学的母亲联系,让她常来学校看孩子,把孩子的日记给母亲看,让母亲把自己的想法也写给孩子看。经过这样耐心细致的交流,这位同学终于明白,应该振作精神,从黑暗的阴影中走出来。“爱”融化了坚冰,“爱”,丰盈了学生的心灵。
二、激爱心,塑班貌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论系统工程》中指出:“在现代高度组织起来的社会,复杂的系统几乎无所不在;任何一种社会活动都会形成一种系统,这个系统的组织建立、有效运转就会成为一项系统工程。”育人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家庭、学校、班级教育都是这项工程中的子工程。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健康向上的班风班貌,用环境约束人,用环境影响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成功率。如何营造健康向上的班风班貌,激发每位同学的爱心,让班级成为“爱”的海洋,让每位同学都感受“爱”的温暖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一)召开主题班会,由自豪而爱集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新一届学生入学之初,开好头,起好步,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班风班貌。在升学时学生要择校,在分班时学生要择班,原因是学生都以能分到一个好的学校、好的班级而自豪。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我先给他们开一个“我爱我班”的主题班会。我给同学介绍学校的优秀班风,介绍班级各位授课教师的辉煌业绩,介绍班级中优秀的学生,让学生感到能来到这样的班级学习是一种荣耀。然后再介绍学校的校规、校纪,班级的班训,班主任老师对这个新集体的要求和班级建设的目标,让每位学生在自豪之余,感到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认识到努力的方向。
(二)培育学生特长,由自信而爱集体。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价值,不能幻想用一个截然统一的标准去“修理”个性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更不能用成绩的好球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作为班主任应注重每位同学的特长,看到每位同学的闪光点,让学生感觉到:虽然我不是最好,但我可以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做得更好。我班马莹同学爱好美术,写得一手好美术字,我就让她负责黑板报,积极鼓励她参加校美术比赛;张晨同学心灵手巧,爱搞小制作,我经常要他把自己制作的小工艺品带到班级来展览,上《核舟记》这篇课文时,我还鼓励他复制一个“核舟”以饱同学的眼福。这些使她俩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愿为班级做更多的事。刘伟、王浩等几名同男同学爱打篮球,我特意为他们和别的班组织了一场篮球对抗赛,叫全班同学都去为他们呐喊助威,结果这场比赛他们输了,但他们找到自信,他们感觉出了老师和全体同学对他们的爱,他们更加爱这个集体了。
(三)组织大型活动,由自律而爱集体。学校每学期都会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类大型活动。举办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检验各班各项工作开展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是各班塑造班风班貌的最佳时机。心理学上有句名言:成就感是促人奋进的动力源泉。成年人如此,未成年人也是如此。对学生们来说,能够代表班级参加活动,是一种成就;能够在活动中获得好成绩为班级争光,更是一种成就。因此,学生们一般都会很重视这样的活动,尤其是在文化课学习上有一定差距的学生。在参加这类活动时,我一方面精心准备,排出最佳阵容,争取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又有目的让几位重点教育对象参加活动,并让他们感到能参加活动机会来之不易,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为班级争光。由于准备充分,学生参与踊跃,我班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不断取得好成绩,即使名落孙山,我也让同学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于我调动了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大家都有一种“军功章里也有我的一半”的成就感,因而更加珍惜班级所取得的荣誉,在平时言行中努力约束自己,不做有损班级荣誉的事,这样良好的班风班貌就自然形成了。
从事工作多年,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要使这门艺术日臻完美,最关键的便是一个“爱”字。无私施放自己的“爱心”,让学生感受被爱的温暖;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心”,让学生体会给予的快乐。只要我们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有一颗爱心,并教会学生如何去爱别人,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