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理缺陷生的关注及其它
南湖区新丰中学 沈虹阳
[背景]
东北新闻网,2003年10月,一个标题赫然在目:“初中生生理缺陷引悲剧,被起11个绰号拔刀刺同学”。结论:“环境”是元凶。
近年来,也时时能听到这样的消息:聋哑人做三只手小偷,残疾人杀人放火之类的新闻。听起来颇有点感伤。想起鲁迅的话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学校教育至关重要。
校园里,生理有缺陷的学生经常能看到,看着他们说话说不清,走路一瘸一拐,心里总是想:这些学生以后怎么办啊?谁能来帮帮他们,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的学习、生活。虽然近年来,国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业给予了相当大的政策关怀,但我想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心理阴影,他们的生活依然是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甚至出现非正常人的行为。因此,我想在学校里,就应该培养他们一种正常人的心态,以正常人的心态融入到学校、社会中。
[案情回顾]
去年,我带的一个毕业班,班里有一位“兔唇”的女孩,说话不流畅,声音较哑,但就是爱说话,平时同学都让着她,从不跟她斗嘴,老师也没说过她一句重话,家中更是因为她的先天性缺陷而格外的呵护她。
在一堂技能课上,她又与同桌喋喋不休,整个课堂纪律散乱,每周一节课的技能课老师对我班学生了解的不多,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忍无可忍,看见坐在第一排的她,随口就说:“讲话都讲不来就不要讲。”老师是无心的,她却伤心地在座位上哭了一节课。
第二天,她没来上学,同学带信来说:她昨晚是哭着睡下的,早晨发现眼睛肿得厉害,不来上学了。我随即打电话过去,没想事态比我想象地厉害,接电话的是她父亲,她父亲说:“如果这位老师不上门倒歉,我家小孩就不来上学了,我还要电视台来曝光。”
小事变大了!后来,她的叔叔,一位小有名气的混混也介入了其中,这位老师是倒歉了,但事态的发展依然斗转急下,最后在学校和派出所的协调下才了结了此事。
案例带给我的启示:生理有缺陷的学生自尊心比别的孩子更强,爱面子,怕被别人揭短。在我校,对几年来有生理缺陷的学生的成绩调查来看,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都比较差。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他们形影孤单地独自走在并不显眼的角落。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色彩?如何来改变这样一种现状?我想,只要关注,关注就会有发现。
[措施]
一、教师爱的给予
生活与学习,生理与心理的关心和爱护。心与心灵地碰撞,产生爱的火花。使孩子知道把手伸向别人是有勇气的表现。对于上述这位学生,在今后的一个多学期里,对她各方面的关心总是大于班里其他同学,天冷,问寒;有困难,找老师;要帮助,有同学;成绩差,找帮手;心里有疙瘩,我就成了知心兄长。
一个多学期来,班里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主题班会《沟通》,教育大家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沟通,那么误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少。在活动的最后,有一个环节是,同学之间曾经有过误会和矛盾的可以在课堂上当堂解决。课前我特地了解了她的一些情况,因此在课上安排了几位同学与她沟通、交流,使之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谐。丝毫没有感觉到自己说话有障碍。课后,她在周记本上淡淡地写到:这节班会课让我感到很快乐。让她感到快乐,让大家都有所启益,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为了让她彻底放开自己,我主动地与她接近,在心理上取得她的信任,让她感觉到老师是在关注她。她的成绩不太好,我安排了学习委员与她同桌,虽然学习委员是位男生,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有点不习惯,但大家都很平淡地来看待这事,说明,集体也在关注她。我们学校每周都让学生写周记,在周记中,从一开始的封闭自己,到最后毫无保留,更不讳饰自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困惑告诉给我。我取得了成功。
在网络BBS上有这么一段话,我觉得很好,他说:用“心”感化失落的”心”;用“心”呼唤迷离的“心”; 用“心”拥抱受伤的“心”;用“心”浇灌可爱的“心”。
对一个人的关心帮助,总能唤起她内心的热情!爱,是受伤的良药!
二、自信心的培养
1、名人效应
经常讲到一些有着严重生理缺陷的名人。学习他们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他们为了理想,克服重重困难的斗志。
期中考试后,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书会”活动,读自已最崇拜的名人、伟人,了解他们的生路历程,并谈自己的体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提问。名人效应在班里沸腾起来。当然,课前我还是安排了几位同学,专门去找一些生理上有缺陷的名人、伟人,讲他们的故事。有: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奠基者---邓朴方;《二泉映月》的瞎子——阿炳;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印象派巨匠——凡高 ;盲童教育家——徐白仑 ;音乐大师——贝多芬;不朽的聋人发明家 --爱迪生;坚强的小说家---海明威 。“啊?原来我心目中的偶像是个残疾人!”不少同学,在周记中写到这样一句话。从此,大家对班里甚至对学校里生理上有缺陷的同学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有不少人认为这位说话都说不清楚的同学,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有一种精神在支持着她,认为她很了不起,甚至有同学认为,今后的她肯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
这位同学得到了与正常同学相同的地位,甚至不少人还赋予了她崇高的希望。
结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他们知道一些生理有缺陷而大有成就的人,会让他们看到生活希望的曙光,进而产生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给予成功
黄美廉教授——美国加州大学艺术博士,一位自小就患脑性麻痹的病人——有人问起她:“你怎么看自己?”黄博士说:“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简言之:要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而不能总着眼于自己的缺陷。上述这位同学字写得很娟秀,我总会在大众场合大声地表扬她,并且让她负责黑板报的书写工作。她变得自信而大胆起来,黑板报工作着实有成效。
结论:成功的体验,能够挽救濒临绝望的人。
三、挫折力的承受
建立信息渠道,时时了解,信息互通,培养耐挫能力。
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这些敏感的学生。我的做法是:用激励,明白挫折是在考验一个人;建立信息渠道,时时了解她的心理动态,心理的接近,用心去感受她的一些喜怒哀乐。保持信息的畅通,及时予以指导,和心理的疏导。
每堂班会课,我总是很好的把它利用起来,这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主阵地。不仅对生理有缺陷的同学是一种教育,对其他同学也能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那一个学期,我讲到:遭受过膑刑的齐国人孙膑;被宫刑写出《史记》的司马迁;二战时期腿脚残疾,但在珍珠港被偷袭之后,却站起来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等。要他们知道,挫折面前要勇于去面对,挫折越多,越能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成就也就越大。
此外,我还设立了一个班主任信箱,当然所谓信箱只是放在班主任办公桌前的一个盒子而已,但仅管是一个盒子,却解开了许多有心结的同学的心,尤其是这位说话都说不清的同学,跟她的心灵交谈,化成一封封信,躺在我的抽屉里,时时在警示着我:对这些学生要特别地关心,因为他们的心灵特别脆弱!除了信的交流,前面我还讲到,用周记的方式交谈。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总之,我们要明白一点:挫折是一个人不断提升自己的一个台阶。
[结果]
2005年她毕业了,她说:“本来我打算初中毕业后就不读了,但是现在我觉得我还是要去读书的!”
尽管初中毕业她没能考上高中,但是毕竟她能够面对自己,并且很有信心地走向未来,我已经很满足了。这里,我祝愿这位女生,祝愿所有生理有缺陷的孩子们,都能生活在一个和谐、愉快,充满爱的环境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师生之间的矛盾解决]
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师生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分岐,甚至矛盾。尤其是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他们对老师不再是小学生样盲目的崇拜和听话了,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有自己的自尊。老师如果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身上,或者简单的规定什么不准,什么不可以,或者对他们的错误行为加以呵斥和责骂,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更多的贴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
1、面对事故,教师要善于冷处理
事实如此,不听话的学生普遍存在,有些学生甚至故意挑衅教师。此时教师如果脾气上来,硬碰硬,产生的结果无非这么两种:a、学生被制服了。但是,他是否真的心服口服了,不见得。另外,教师愤怒的情绪会传染给班上的其他同学,以至于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教师大多老得快,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里我们应该学学魏书生的,他说:“无论课前我有什么烦恼和不快,一到上课,就得像川剧演员变脸一样,换作笑脸面对学生。”b、学生没有被制服。在硬碰硬之后,学生没有服,形成僵局。结果是:教师威性扫地,学生从此更可以胡作非为,师生之间产生鸿沟。这样的结局对谁都没有好处。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等事态过后,教师与学生坐下来,面对面地进行意见的交换,这更利于事态的解决。上述案例中,如果那位老师发现这位同学的异常情况,事后能够主动地去找她谈谈心,我想事态应该不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2、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与学生沟通
很多教育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如果教师把握不住或者不够细心,过后就要花更多时间来弥补。因此“及时”很重要,了解事情原委,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又做到趁热打铁,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师生的矛盾得到融解,师生心灵更加理解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