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还读到这样一则消息,北京一中学老师在网上发出这样的质疑,为何往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认认真真,竞竞业业,对学生严格要求的老师在学生对教师进行的教师评价中却会落后于那些教育教学工作吊儿郎当,在对学生的问题上比较随便的老师?
依我看来,造成以上这两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教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有一定的误解。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失误。其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也就是缺乏情感交流。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应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我们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通过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学习前人优秀成果,容易形成自已固定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而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则不容易改变。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已有的教学理念已开始落后于时代,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顺应素质教育这一时代潮流的发展,改变以前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单纯的教学载体的思维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2、平等看待学生。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两个人说话的时候,以命令式的语气进行交谈与以朋友谈心的方式进行交谈,哪一种语气更能让人接受。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平等看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像朋友间那样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警察审小偷式”的谈话,这样学生就会无所不言。教师也就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在“正常交往”中无法获取的“小道消息”,及时处理平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可以改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改善师生关系。从而真正做到师生之间无话不谈,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开展思想工作。
3、及时了解情况,了解学生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我们作为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了解情况,这样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某些问题的时候,才能正确处理。记得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曾遇到这样的一件事,有一个学生经常迟到,于是,他迟到一次我就处罚一次。每次处罚时,他都会用那双黑黑的眼睛看着我,而我照罚不误。直到有一天,我到他家进行家访,才发现原来他妈妈瘫痪在床,而他爸爸在他三岁时就过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全靠邻居接济。当我了解到这一情况时,我不由为我的盲目处理事情感到羞愧。这件事情教育了我,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学生工作也就更好开展了。
4、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心爱护学生。
俗话说得好“话不投机半句多,好言一旬三冬暖”。我们的学生同样也需要有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失败的时候,他们希望有人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当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时也渴望有人能分享他们的快乐。而教师则是扮演这一角色的最佳人选。及时分担学生的快乐与悲伤,重视在平时的细微处关心与爱护我们的学生。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敢干向教师坦陈一切,才会信任我们的教师,把他当成是自已的知已。这样,就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已的教育教学理念,平等对待学生,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既把学生看成是自已的学生,又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兄弟与朋友,及时沟通,及时了解情况。这样,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为我们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信息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