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育专题 >> 文摘正文
心灵的沟通
        ★★★
【字体:
心灵的沟通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28
   在我的眼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书,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一个天地,一个博大而神秘的天地。怎样翻阅这一本本书,怎样进入这一个个天地,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去探测他们的内心活动,从而取得心灵上的沟通,得到较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呢?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
    一、用心。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管理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非常琐碎而又艰辛。只有怀有一颗对学生真正的爱心,才能使你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使学生对你贴心、沟通,以心换心。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他能从发现每个学生特有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志趣,大胆地让每一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必须较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我每接任一个新班,头等大事就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家访或多方调查,掌握学生的主要优缺点、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性格爱好,以及家庭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有的放矢,付出我的“爱心”。我现任的班中有一位女同学,小学进入初中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下水平,人较瘦弱,衣着破旧,课内外多不出声,但在课堂上,那双细小乌黑的眼睛里却有与众不同的一股强烈的求知欲在闪烁,我在开学初就首先家访了她:两间低矮的泥房,灰暗潮湿,家中还有母亲、弟弟共3人,父亲在八年前负债外出打工,却杳无音信,三人的生活全靠母亲瘦弱的双肩艰难地支撑,她妈妈曾经三番五次地在无油下锅时,哭诉着让她辍学,她的读书机会是在再三央求,哭闹下得来的。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我就特别关心她的学习、生活,问长问短,在学习上一有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告诫她一定要刻苦,努力,希望早日成才。后来她的学习劲头更高,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并在期末时,获得学校的助学金。因此她在后来的学习当中,日渐活泼,勤学好问,还参加学校篮球赛,奋力为班级争光。在今年教师节时,她送给我一张明信片,上面写道:吕老师,感激你!你的用心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会用我的成绩来报答你的!
    二、用眼。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教学的高层次是心灵的交流与和谐。用眼来说话便是一种很好的沟通。在平常的上课时,跨进教室,通常我都习惯地对全班同学亲切的一瞥,在这一瞥中,我的目光与五十多双目光一一相对。有的目光与我的目光碰撞,它熠熠闪光,流露出的是饱满的精神,我则报以赞许的目光。有的目光飘忽不定,左右顾盼,我的目光则多停一下,提醒他集中注意力,否定中有鼓励。有的目光,则一遇我的双眼,立即躲避,低头,他必有心虚的一面,我的双眉就会稍皱,严肃中有宽容。而有的眼睛,双目无神,似梦似醒,我的目光中则会有警告了。这仅仅是课前的用眼,全方位的扫视,在这扫视当中,大体了解了全班学生的精神面貌。我更注意在讲课当中,用敏锐的目光,关注一些后进生,一些特殊学生,用眼发现他们的毛病、缺点,及时指出、批评,或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时表扬、鼓励。比如,在一次上课当中,我发现一位比较好动的男生,在我讲课时,毕恭毕敬地一动不动坐着听,头微低,“怎么这么认真?”再仔细一瞧,居然在“闭目养神”一连观察了三天,都有这样的情况。我立刻在同学当中进行了解、调查他的上学、放学途中的情况,并与其家长取得联系。在掌握主要情况后,在放学后,我便把这位学生叫到了办公室,用目光直逼他的眼,严肃中有容忍,批评中有关心,他心虚地避开,低着头,我轻声地说:看着我。然后提问:近段时间中饭后几点离家到校,晚自修后几点到家,几点睡觉。在我严厉的目光逼视下,他对我提出问题一一作出了如实的问答,正象我估计的,他坦白地承认:去玩游戏机了,上瘾了!于是我耐心教导他,给他讲中学生因玩游戏机而荒废学业,走上邪路的事例,说明其危害性,劝其专心于读书。另外进行多次家访,取得家长的通力合作。终于这位学生渐渐远离游戏机房,上课重又精神、活泼起来,两眼熠熠生辉起来。
    三、用笔。
    在平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还常常用笔与学生们进行沟通。每一个星期,我班学生都会交上一篇周记,叙写他们在一星期用眼、用耳、用心看到、听到、想到的许多见闻和思想,其中有关于学校或班级的,有关于家庭和个人的,有写好人好事的,有批坏人坏事的,有问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的,有提建议、献计策的,有对自己过失进行反省的,有对老师讲悄悄话的……批阅这一本本周记,就像侧耳倾听他们的娓娓谈话,就象进入一个个向你敝开的心灵的世界。当看到他们在某方面有进步时,我就会和他们一样高兴,分享他们的快乐,并会写上:“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等一些鼓励的话,当他们在学习或工作上碰到了困难,受到挫折时,我又为他们担忧,设法鼓励,会写上一句:“哪里摔倒,哪里爬起。”当他们在某方面取得成功而微笑时,我更感到欣慰,又会写上:“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美!”激励他们不断进步。通过这样的用笔,传达了我对学生的一片爱心,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心灵,恰似:“润物细无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完全不同的世界。”如何去和各种各样的学生进行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呢?就让我们献出一颗爱心,睁开一双慧眼,挥动一支妙笔吧!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