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阅读教学 >> 文摘正文
探究式阅读四步
        ★★★★
【字体:
探究式阅读四步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8
      课堂教学历来是教师们传授知识、传授学习方法、训练学生能力的主要阵地。有效地利用它,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效开展。中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已初具能力。根据学生已有能力,可让课堂步入一个信息传输流程中,即体悟、交流、探究、交流归结。

一、体悟

学生初读课文,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对该文所了解或理解的内容写札记,也可在课本上进行旁批。其内容可包括:字词的运用、作者及其作品、写作背景、文本意义及思想感情、句子的理解、修辞的运用、写作手法、与本文比较的相关记忆内容、读后的初步感受等等。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体会到多少就写多少,但一定要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让生活经验参与其中,充分体悟阅读的乐趣,力求更全面、更充分、更深刻地体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参与到学生的体悟中来,要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资料,指导学生作旁批或写札记的方法。

二、交流

对文章的初步体悟给学生间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在交流中,教师参与其中,充当主持人的角色,也可以让学生来承担主持的任务,让全班学生自由发言,谈出自己的体悟,或针对前面同学的发言质疑、反驳、解疑。同时,教师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发言内容等,也可针对性地点拨或提出更深一步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用心去欣赏他们的独到感受和体验,把学生阅读所感受到的乐趣转化为自己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去发现、探究。

三、探究

交流后,学生要将自己记下的问题进行整理,列出不能确定的问题,再相互合作,利用课外时间或专门安排时间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去查找资料,获得相关的答案。这些渠道可以是学校内的有效资源,如互联网、图书馆、相关教师等等,也可是教师将事前收集好的各种相关资料提交给学生。同时,学生可能在获取答案资料的同时又发现新的问题。这时,可让学生记下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共享资料,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的方向及方法,或是直接推荐资料让学生阅读,同时指导学生制作摘录卡片等。

四、交流归结

通过获取资料,学生要进一步针对先前的问题进行交流归结,介绍自己获取的答案和相关资料,并做好札记。这一次的交流能使学生充分共享资源,也充分结合众人之长。交流完后,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札记列知识序列表或知识树,也可写对该文阅读的体会、读后感、鉴赏分析、综合分析等类的文章,从而强化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结的方法,同时收集较好的归结图表、文章,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体会。

在探究式阅读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在参与过程中要适时、必要、谨慎、有效地指导,以让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在交流中,教师还要注意充分地倾听学生的发言。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说道:教学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应是真诚的,教师应有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投入到探究中,才能体会到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还要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并加以鼓励

以上流程的运用可以某章节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一篇课文为一个整体。教师应根据时间的许可、学生的情况、教材内容的难度等合理安排,要做到活而不乱,有序进行。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