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初中作文教材编写的创新(下)
        ★★★★★
【字体:
初中作文教材编写的创新(下)
作者:刘德斌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7

    三、新课标语文教科书作文教材的各自特色

1.人教版新教科书:从写读结合将写置之于生活情景中。前面已经提到,教科书作文教材的编排基本上限于读写结合读写分离两种形式,但人教版新教科书却带给我们一个急需思考的重大课题:读、写、生活三者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应试则伪,应需则诚,写作本来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就是人的生活形式。学生在生活中,在语文课堂外,常常有写的需要。基于此,语文课上,完全可以顺水推舟地把作为学习形式的写作自然而然地变为学生生活形式。也就是说,把本来是生活中作为实际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手段的写作,与作为教学内容的写作融合为一,让学生在语文教学的写作活动中既学到技能,又实现自我。这将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与能力。

在生活中,写作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与背景之中,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而进行的。因此,情景或者说语言环境是写作活动赖以发生与进行的前提条件。把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等于把写作置于广阔的生活海洋之中,有利于写作的生活化、情景化。这样,写作既是生活的模拟,又是语言运用的实际操练。

2.重视作文修改与平时积累的苏教版教科书。

从苏教版七年级和八年级教科书每单元单列的修改训练的内容安排可看出其对作文修改的重视。

四、作文教材开发与使用的应有原则

有了好的教材,还有个如何用教材的问题。教科书充分地使每个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有题可选、有话可写。但要照顾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等不同条件下学习成长的学生。笔者认为,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当具有目标意识、计划意识、开发意识。这是作文教材发挥其功效的重要一环。

1.参与命题因材施教。

现在的教材简明、精要、实用,但还是缺乏系统严密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地参与教材的命题,在教材的命题与所教学生的生活隔得太远时,可以对教材的命题进行改进与补充。

首先是因地制宜,特色育人。如:笔者设计的风景区特色作文教改实验,就是有效地利用风景区的自然、人文资源,探索自然山水隽秀之美,探索神话传说神奇之美,探索人文古迹沧桑之美,探索风景名胜开发之美,为中小学实施开放性作文教学提供了条件。其次是因人施教,分层教学,以增强作文教学的针对性。

2.改革教法先练后导。

课程标准指出: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这两点是近年来关于作文教学改革呼声最高的,也是这次教材改革中一个较为成功的方面。新教科书中的大部分作文命题都注意了这些方面:自主拟题多了,自由作文多了,字数等各种限制少了。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一个作文题:你认为当今最值得发扬和提倡的传统美德是什么,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发表你的看法。题目上只提出了写作范围,有较大选择余地,不加束缚,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度,为学生凸现个性,提出有创意的见解创造了有利条件。

笔者认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点还应当在教法上体现出来,既包括教师在作文教学课堂中的指导、教科书写作知识的指导,还包括被用作教材(不一定是教科书)的范文指导。

新教科书均不多讲写作知识,意在让学生有独立的思维过程,保证学生个性的张扬,写他们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先练后导,正顺应了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既可以让学生在写中悟,又能让教师更加熟悉和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加以指导和归纳,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形成信息的反馈,使教师在的过程中心中有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尊重学生写作的个体性和实践性,对的内容和形式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使指导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3.加强作文教学法研究。

作文教学历史久远,但其理论从来就是与写作学杂糅在一起,而近代的学科研究史上,作文教学法一直屈身于语文教学法中。建设作文教学法,有助于跳出写作学与语文教学法的圈子看问题。其研究内容包括:

(1)教的规律: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立与评估检测,施教过程与施教方法,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制与应用,教学原则。

(2)学的规律:作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掌握了作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就能学好作文。这种作文学习的规律,我们称之为作文学法。作文学法涉及到两方面的规律:一是作文的规律,也就是写作学研究的内容;二是学习的规律,这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内容。

(3)课程规律: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排,师资的培训提高,教学设备设施,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教学思想(目标、反思、情境等)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作文教学史,作文教学理论史。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