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关于初中作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字体:
关于初中作文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张永新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7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笼罩在教学过程中。其表现在语文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往往重视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大搞题海战术,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认为教写作事倍功半,从而导致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那些自觉性强,上课专心,阅读面广的同学,写作能力较强;而懒于动笔,作业拖拉,不肯用功的学生则逐渐退步,这在初中阶段尤为明显。如何提高那些学困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使较好的学生有作文创新的能力,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的课题。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参差不齐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不失为一个良策。
  一、 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角度看作文分层教学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又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创新,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想象力和多种思维能力的协调活动,而且与情感、意志、性格、信念和个性心理品质有关,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即教师本身要具有创新精神,并大胆进行创新的实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应该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项。”(1)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就学生而言,写作能力的获得要比听说能力的难度更大些,它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语文老师在作文辅导中,要面向全体,注重作文的程式化,常规化训练,写好符合“规范”的作文。这样很难顾及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墨守成规,千人一面。从而使优秀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高,难怪社会舆论指责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的失败。因此,只有实行作文的分层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探索。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不被模式性的提纲牵着鼻子走,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写,朝着立意新、结构新、语言新的方向发展。
  二. 从学生作文参差不齐的成因看作文分层教学
  学生在经历了六年的语文和四年的作文启蒙后,跨入了中学的大门,但作文水平已是参差不齐。看学生语文学得好坏,拿起一篇作文就自然明了。笔者曾在接任初一新班时做过一次测试,给学生出了四道记一件事的作文题,未作任何辅导,要求学生任选一题,当堂完成。半小时后,我突然要求停笔清点字数,最长的同学已写到480字,最少的只有20多字,且一半以上学生不到200字。我还发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写得长的,往往语句通顺、字迹工整,且有较好内容,写得短的,往往字迹潦草、涂涂改改、内容空洞。面对这些双眉紧锁、一脸苦相的学困生,我感到了应试教育危害的严重,实施素质教育的艰辛。探究造成学生作文水平如此差异的原因,我想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
  1. 学生在认识能力方面的个别差异
  主要表现为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中有的观察细致,有的粗糙;有的能较好地集中注意,有的易分散注意;有的长于抽象思维,数学、物理学得好,有的长于具体、形象思维,语文、外语、历史、地理方面的成绩好一些。学生认识能力的个别差异直接影响到写作能力的培养。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那些专心听讲,把老师的话当圣旨一般的学生,语文普遍学得好,作文水平也比较高,尤其是女同学。而那些做事丢三拉四,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同学作文水平较难提高。
  2. 学生兴趣和才能的个别差异
  比如有的学生喜爱文学,善于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具有写作的才能;有的擅长绘画、唱歌、跳舞,具有艺术创作的才能;有的学生对理论和规律的知识有兴趣,能迅速而准确地解答习题,具有数理才能;有的学生对实际操作和科技活动有兴趣、喜欢作实验,具有科技活动的才能;还有的对体育活动感兴趣,表现出体育的才能等等。学生兴趣和才能的差异,使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做到“长善救失”,“勤能补拙”,从而真正实行因材施教。
  3.教师在作文辅导和讲评方面的偏差
  写作能力训练计划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没有一定的计划,易造成训练的随意和盲目。有些老师往往只根据班级中上水平同学的实际,制订训练计划,忽视了学困生的情况,使这部分学生日落西山,渐渐掉队,最后害怕写作,讨厌写作。而那些水平稍好的学生,由于老师的表扬、推荐,一直处于最佳的状态,写作兴趣愈来愈浓,两者之间越来越拉开了距离。因此,教师辅导和讲评的失当会提高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十多年前,杭四中陆鉴三老师提倡的作文批改的方法是“全看、少改、不打分、随手写点评语、多讲评”,实在可取。陆老师在作文教法上,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从不伤害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所以作文教学取得大面积丰收。
  三. 初中作文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 定位和定向。定位是指根据学生作文水平的现状,我将全班同学划分为三组,先由学生自愿报名,教师作适当调整。三组分别是A为初等,B为中等,C为优等(故意打破A为优等的惯例)。定位是暂时的、流动的,学生数也不固定。明显进步者,可申报换组,以激励竞争、不断进取。定向则是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给每个组的同学定出作文教学的目标,实行目标管理。不同层次间要求各不相同,使学生“跳一跳,都能采到”胜利的果实,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否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些同学的作文,永远得不了高分,写作文还有何兴趣可言?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好的学习成绩这个概念本身也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绩好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很大的成功。”(2)
  2. 辅导和批改
  初中作文的分层教学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辅导。三个层次可以出不同的作文题目,也可同一题目下提出不同层次的写作要求。如初一同学写《一件小事》,我是这样做的:C组要求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注意详略,500字以上。B组则要求围绕中心,叙事完整,字迹清楚,400字左右。A能有具体内容,分清段落,字迹清楚,300字以上即可。对A组学生我不提过高的要求,让他们放开胆子,随随便便写作文,使他们有一个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写作兴趣自然会逐渐产生。而C组的学生在辅导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方位去思考挖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还可在C组学生中组织文学社、兴趣组,写一些“课堂作文”以外的文章,拓展思路,提高文学素养。三个层次只有采用不同的要求进行辅导,才能使“A组吃得了,B组吃得饱,C组吃得好”。
  作文的批改过程则充分体现着对学生写作的不同要求,各个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所在层次的目标,就应给予很高的分数。如果用同一尺度去衡量所有学生,那些A组的学困生永远不会有写作的兴趣。因此,批改和讲评的过程是对学生作肯定的良机。批阅时用不同标准使学生有了信心和动力,选择不同层次文章来讲评又使学生有了学习的参照。教师还可利用写作的分层目标,通过互批、自批等手段,增进学生的作文交流,提高文章质量。
  3. 规范和创新
  作文分层教学的做法,要求我们在对A组学生辅导时强调“规范”。训练起始阶段,我采取解剖麻雀,手把手地教,向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多做些重视格式的“强制”作文,夯实基础。以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渐渐提出其它的写作要求,使学生在规范的前提下慢慢突破,稍有新意即予鼓励。B组同学要重点写好规范文章,不断完善,多锤字炼句,争取有创新。C组则要提稍高的要求,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规范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规范的目标。规范就是要求学生不离文体不离题,做好合格作文。创新则要求写出自己的个性和灵气,做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四. 实施作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1. 分层教学的目标必须紧扣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离不开目标,这一目标必须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来制定。如对A组的学生就要根据大纲和其实际,来确定最初的目标,不能一味地降低要求,或放任自流。对C组的学生也不可要求过高,不能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他们的习作。欲速则不达,求之过高,反而没有了信心。因为三个组在写作上尽管有差别,但毕竟不是很大的。另外,分层的目标不是固定不变的,要针对不同的文体,针对学生的进步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只有动态的分层才能形成竞争机制,激发其上进心和创新精神。
  2. 分层教学的实施要一定的量来保证
  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提高写作水平更是十分困难,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要搞好作文分层教学,就要加大作文的训练强度,光靠一学期七、八篇的大作文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在当前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下,教师再用数量来压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我在实践分层教学时,努力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其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从而在乐写中增加作文的量。譬如编编小报,写写影评,出本自选集,搞些作文赛,当一天小记者,做一次小编辑。“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学生有了积极性,写作就不是苦差事,加上教师用分层的目标去鼓励,要大面积提高作文水平就不是遥远的事。
  3. 分层教学要与合班教学相结合
  巴班斯基这样认为:教学形式的最优化即坚持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和集体讲授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分层教学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但它不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它是班级授课制的一种补充形式,是针对学生作文参差不齐的现状,提出的一种补救措施。因而,在讲授写作知识时仍可以合班教学为主,批改的标准可参照分层的目标,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况且,分层本身也是动态的,当三组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时,分层也就失去了意义。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在作文上大面积丰收,必须给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其创新的能力,作文分层教学是值得尝试的。当然,分层教学的过程是对学生减负教师增负的过程,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本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把初中作文的分层教学搞好。

注释: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第230页
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22页

参考书目:
1)《教学论》田慧生、李如密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年12月第1版
2)《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汤鉴澄 《浙江教学研究》1999年第5期
3)《语文教育学》 谢象贤主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6月第1版
4)《教育理论考试參考书》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