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用心截留生活片段——周记创作漫议
        ★★★
【字体:
用心截留生活片段——周记创作漫议
作者:邹红军    文摘来源:四川省中江中学校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3-22
  周记,即每周一记,是锻炼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由于限定了创作内容的大致时间范围。所以,周记只能在一周匆忙的学习、生活中撷取一刻片段,抒写性情,记述成长琐事,沉淀一时之所得。周记没有体裁的要求,散文、诗歌、小小说等均可,篇幅短小,情真意美为佳。
  但是,很多学生却感到周记不好写,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里,视野狭窄,不能接触新鲜事物,没有精彩离奇的生活故事,找不到可供选择的创作素材。其实,只要我们善于用心截留生活片段,每周都可以创作出精彩的周记。
  一、谁拨动了你的情思,你就寻根溯源,形诸文字。
 “少年不识愁滋味,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歌德说:“每一个少男少女都是一首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情与思的聚合体。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在刺激他们,引诱他们的思维和情趣,甚至激怒他们。周记的创作,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善于细腻地品味,感受生活中的这些情感变化。
  情感是最难把握的,如果放纵情感的宣泄,那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通过对自我情感的反思,寻根溯源,才能寄情于事,寓情于景,提高周记水平。
  离开相伴七年的打工父母,回到家乡读书,赵金凤迷惑了,日日惦念的家乡陌生了。到底哪里是她的家?在记述自己对家的独特感受后,她写道:“家其实只是情感的寄所,走到哪里,都会有一个,即便只有你一个人。家,就在心里。”
  离家的苦恼没有持续地让她黯然,反倒是她正视家对自我的情丝地轻扣,用心品味这份离别,真情流淌,成就了一篇好周记。
  二、兴趣爱好,各自所需,巧妙组合,谋篇成文。
  有生活经历,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和熟识,是写不出好周记的。学生生活相当平淡,但是,他们的求知欲强烈,个性鲜明,每个人的爱好、兴趣等差异很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去不断地阅读,充实自己的生活。周记创作时,可以从自我喜好的故事和感悟中寻觅创作素材,录记成文。
  晚睡过后,宋巧同学隐约听到教师公寓里传出《大长今》主题曲,一下子叫喊出来。这是小事,但是,小作者想起了整个暑假固守电视,为了多看电视拖延上学报名行程,在教室里与同学大谈电视情节等事情。围绕对电视喜爱,轻轻松松写就一篇周记。结尾写道“这就是我,一个名副其实的电视迷,但这个头衔也保不久了”,纯朴、自然、清新,言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
  三、学会与人相处,写人记事,回归人文关怀,提升周记质量。
  文学即人学(如果不会与人相处不会观察人,很难设想会有什么杰作)。学会与人相处是生存能力的锻炼,也是进一步深层次创作的基础。功夫在诗外,周记创作,尤其要引导学生善于对周围人群的关注、思考和状写。
  每个人的服饰、性格、语言、行动、处世能力,看问题的角度和层次等均不同。因此,即使天天相处,也会发生很多故事。注意观察、摹写他们的神情,状写他们的语言,思索他们的行为、思想等,可以极大地丰富创作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事实上,每个学生的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等都会组成一个庞大的社会圈子,引导他们去主动关心身边的人,观察他们的生活,也是人文关怀的巧妙体现,既让他们主动融入社会,又激发他们多层次、多角度思考社会,提高作文能力,提升思想境界。
  曾金同学在《我的亲舅舅》里,刻画淡漠的亲情,感叹人世苍凉,相反,自己对表哥的思念不减,心洁志远,让人钦服。
  四、关注身外之物,可见之景,用心品味,细致描摹。
  有位同学在周记里作诗一首,题目是《相隔》,诗歌的内容只有一个字“门”。笔者与他分析:用诗歌的主题为题,限制了诗歌的主题思想,不如用意象为题,以主题解说为内容。即以《门》为题目,内容改成两行:“相/隔”。这样,有了诗意,又延展了诗的境界和哲理,引人遐想。其实,同学们逐渐明晓事理,感悟人生,但是,很多感悟他们却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尽情铺陈。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身外之物,摹写眼前之景,寄情言志。
  夏天乡野,谢小蓉同学回家途中,巧遇夏雨,骤然的清爽和欣喜,令小作者一路看去,细细感受,于是,一时之想,片刻所见,让她创作了一篇好周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自然如此,人生如此,作文亦如斯。善于抓住生活的片片精彩,品味生活,也就留住了生活。愿周记是一座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师生在这里相知相长,愿周记是学生倾注真情的园地,是教师领悟真爱的所在,在这里我们一起播下希望的种子,共同走入文学的殿堂。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