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大家谈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
        ★★★
【字体:
大家谈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
作者:未知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21
一、 成都市——“学会理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他不理解我。”你希望别人理解吗?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了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请以。要求:1、题目自拟,不可用话题做文题。2、立意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可以写感受和认识,也可以写自己或别人的故事及给自己的启迪,但要有真情实感。5、不少于600字。

二、 2、2005年温州中考语文作文题目及评点 温州二中 吴积兴
作文(60分)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____”为题,写一篇由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评点) 这道题目应该属于成长型话题作文题目,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每个学生多有话可说;半命题的形式,给学生广泛的选择空间,命题者十分努力的尊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确实很难得。这个题目,给初三语文老师在复习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思考。许多初三老师在复习作文的时候,往往会猜测话题,但是这种猜测往往是成人化的,比如揣摩出卷人的心态,关注社会的热点等等,但很少关注学生本身成长的话题,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这个作文让许多老师有点措手不及的感觉。关注身边的事情,关注学生真实感受,让作文回归到学生本身,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让尽情发挥,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而不是通过题目设置一个圈套,让学生往里面钻进去。这正如命题者所说的“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导向,更是一种进步。
由于作文让许多学生有话可说,可能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学生感觉到作文题目的亲切,自己有话可说,所以会放松警惕,感觉到文章非常浅显,容易写。所以只顾尽情的倾诉,往往会忽略对作文的构思。从学生的作文来看,确实存在这个问题,许多在构思有所新意的文章,往往能脱颖而出获得高分。这可能是命题者所没有想到的。
但是这个题目的限制词语有点多:一个是“十六岁”,一个是“多了”,一个是“一分”。十六岁,这个限制词应该问题不大;多了,这个词背后蕴含着一个对比,是相对十六岁之前而言的,会引导大多数学生采取前后两段对比的写法,而从学生的作文看来,确实如此,这个限制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构思以及写作手法的多样性;一分,这个词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能和它搭配,所以这个限制词对学生作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直接影响了许多佳作的产生,学生作文内容的丰富性。虽然限制词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生套用作文的现象,但是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发挥,这是个两难的矛盾。
正当我为没有给学生充分复习这类作文而失落的时候,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把以前我们写过的文章原封不动的套进去了,可见,要想改变话题作文套用的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 3、重庆作文题目:
“假设你是一名记者,将以亚洲市长峰会为主题,分别采访小学生、军人、知识分子,请你列出完整的采访提纲”———这是昨天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题(3分)。不少老师表示,这种题目很明显是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作文:全命题+材料VS半命题+话题
按照往年中考惯例,中考语文作文只有一个,且通常是话题作文,而今年课改区与非课改区的作文双双大变脸:一是都有两个作文题目,二选一;二是以往的话题作文多被改为了命题作文。
据悉,此次课改区所供二选一的作文分别是:《那是一首歌》(全命题);另一个是材料作文,体裁不限,字数要求500以上。
而非课改区的作文,一个是半命题作文《家庭的**(注:*表示自选题目)》,另一个是以“力量”为话题的作文,体裁不限,字数要求600以上。

四、 4、2005年盐城市中考语文作文试题
当你走进祖国的高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漫步在丰富的生活中,当你走近灿烂的文学名著,沉醉于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是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可以说生活就是一部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地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五、 5、枣庄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一群年幼的沙鸥,无忧无虑地嬉戏绿色的湖水中。
一只勇敢的小沙鸥尝试着,挣扎着,试图展开翅膀,飞向蓝天,它一次次不停地扑摔着,挣扎着,失败着……突然间,那只沙鸥成功了,自由地翱翔于天际。
在那只会飞的沙鸥的引领下,第二只、第三只沙鸥开始了同样的尝试……突然有一天,所有的沙鸥都学会了飞翔。

六、 6、2005年泰安市中考作文试题:
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七、 7、2005年金华中考题二选一
1.以"希望"为话题
2.半命题作文:“想起了-----------”
在生命历程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有顺境也有逆境,有“一日看遍长安花”的得意,也有“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失意……每个人的成长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步入人生最美丽的季节,我们也开始咀嚼人生的内涵,品味人生的况味,也渐渐的懂得人生艰难……此时,我们真真的感觉到人生不仅仅需要鼓励,掌声,提醒,同时也需要挫折、磨练……你认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人生需要 。请你从“鲜花”、“掌声”、“精彩”、“挫折”“坎坷”、“磨难”、“提醒”、“幸福”……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写一篇文章。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字数在600字左右;3、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朋友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
“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
“没有。”
“是没想好说什么?”
“不是。”
“那干吗拨两遍号?”
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让桌腿把小脚趾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的时间。”
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精彩的镜头,总让我们时常感动,总让我们时常回味。相信这段文字同样也让你感动,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八、 四川南充中考作文题: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高尚战胜了卑劣,勤奋战胜了懒惰,勇敢战胜了怯懦,面对战胜了逃避,快乐战胜了忧伤……于是我们才有了一次次进步;在你的生活、学习中这样的精彩例子一定不少,请把写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
请以“战胜自我”为话题作文。

九、 浙江省2005中考作文题
品读试卷所写的文章,我们看到,生活虽然艰辛,有一类人却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以快乐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便自有一番乐趣,何陋之有?东坡妙笔一挥,烦难案件便成了赏心乐事。而《生死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生命状态,没有一点乐观精神,又怎能灿烂如此?
请以“乐在其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十、 杭州市2005中考作文题
以“风景”为话题

十一、 绍兴市中考作文题:
《我理想中的暑假》好像的一篇命题作文

十二、 南通市作文是以“生命如此芬芳”为话题。

十三、 山东济南的“以拥抱为话题”

十四、 无锡市中考作文题目。
半命题作文:精彩
精彩无处不在。生活到处充满美好。精彩总是给你的感动、启发,让人难忘,请结合你的观察体验,完成题目,并且根据提示,写一篇文章。可以填上一幕、瞬间或者人生等等。
注意,一,不要写成诗歌,二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三600字以上。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