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至今,试题题材方面更为开阔,学生可写的内容越来越多。表达形式方面不限于记叙文,呈现多样性。正如教育部《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的:“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近年来的试题要求考生感受生活,表现真情。正因为如此,表达情感要有较强的文学性。2003年的文章最能区别学生的文采。2004年出现的优秀文章还是以情感真挚、文学功底深厚、文采斐然的文章见长。2004年的试题《我们是初升的太阳》,虽有比喻意义,但还是浅显明白的。
从2003年开始作文评分与往年有较大变化,原来的7个等次现在缩减为4个。语言分从原来的35分提高到40分,思路与结构独立列项,要求更加详细,这表明对考生的文字功底和逻辑能力的考核加强了。另外,新的评分表对情感要求由原来的健康变为真挚和真实,显然是以更人文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的情感世界。
作文要靠平时的积累,也就是知识、情感和资料的积累。这些积累也就是素材的积累。素材范围是以“我”为圆心,以“与我有关的人和事”为半径,根据这一范围进行准备。为了让准备更具针对性,可参考《最新中考名师导考完全手册》中关于历年来中考作文的题材范围分类一文。
有些题材可适用于多个题目。如“我学会了电脑”,还可用于“我与电脑”、“我第一次学电脑”……等等。当然还要处理好中心与材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