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写作教学 >> 文摘正文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铺展内容
        ★★★★★
【字体: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铺展内容
作者:未知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17
应试作文指导五:铺展内容
   [方法指津]
   考场作文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选择了新颖的素材,确立了健康的主旨,布设了满意的格局,可是写成文章却总是很单薄、肤浅、平淡。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不会铺展内容所致。铺展内容一般有以下方法:
   一、情景式
   情景式铺展就是将抒情与写景水乳交融,以取得虚实相生、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这种方式多用于写记叙文。有篇《我的好嫂子》的习作,大意如下:嫂子的丈夫(我的表哥)因过失伤人入狱,嫂子一人要探望丈夫,要照料公婆,要抚养孩子,还要侍弄农田。可她不怨天尤人,而是用孱弱的身躯挑起了家庭重担。这篇文章材料典型、感情真挚,可是读来读去,总是缺少点韵味。后来作了这样的铺展:文中几次写了嫂子门前的那几棵槐花树,几次描写了那洁白的花朵,那幽幽的花香,并将文题改为《幽幽槐花香》。这样一改,人花相映,情景交融,文章便有了诗情画意的美感。如《那里留下了我的 》(2001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题)这一文题就可用情景式铺展。
   二、对比式
   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人或事物或同一人或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并举对照,从而鲜明显示其差异,突出其特征,揭示其本质。可用此法写记叙文。有篇《我从日本邮局取回了什么》即是例子。作者把日本邮局职工与中国邮局职工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比照:写日本职工不管有没有顾客,也不打打毛线,看看闲书,聊聊家事,他们远没有中国职工会享受生活;写日本职工爱管闲事,看见哪个柜台顾客多就上去帮忙,他们远不如中国职工懂得劳逸结合;写日本职工太性急,柜台前只有一个顾客,也要跑来跑去,他们远不如中国职工那么沉稳;写日本职工为别人办了事还要像叭儿狗似的向别人摧眉折腰鞠躬致致谢,远不如我们中国职工有骨气……实际上,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批评中国邮局职工不敬业守纪、不热情协作、不讲求效率、不尊重顾客的工作作风。若直接写来,未必精彩。但作者巧用对比,一褒一贬,使表达更为巧妙,主题更为突出,留给读者的是沉甸甸的思考。如《家乡巨变》、《我再也不依赖别人了》(以上题均为 2000 年中考题)就可用此法铺展。对比铺展也可用来写议论文。围绕中心论点先正面说理,在反面论证,论证会更加透彻清楚,无
   懈可击。对比铺展也还可用来写说明文,于对比中更好的解说事物的特征。
   三、表里式
   表里式是一种由外表到内心、由结果到原因、由现象到本质的铺展形式。此法可写记叙文。有篇《记一次沙尘暴》的习作就是如此铺展的。作者先写了沙尘暴袭击时的可怕景象,接着写了沙尘暴袭击后的凄惨场景,然后用一组数据写出了沙尘暴给自己家乡带来的巨大损失,最后又在结尾中写到:“今天的地球,风沙横行,洪水肆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这都不是自然界向我们出示的黄牌警告吗?是啊,违背自然的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为了人类自己,请善待自然吧!”文章由表及里,铺展自然,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这也是课堂》、《生活告诉我》之类的文题就可用此法铺展。此法也可以写议论文 ,特别适宜一事一议的文章,用此法还适于写事理性说明文。
   四、多角式
   多角式铺展就是一种并列式横向式的组材法,运用此法写记叙文就是像摄影师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去拍照,去取景,能给读者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美感。有篇《睡仙小传》的习作原稿写睡仙哥哥早上睡懒觉,中午睡午觉,晚上边看电视边睡觉,这三个部分都从同一角度拍摄,等于浪费了两张底片,后经修改,按哥哥睡觉时间长、姿势绝、鼾声奇展开,多侧面地刻画了睡仙这一形象。用此法写议论文,即并行安排几个分论点展开论证。如《理想的阶梯》一文,分三个方面展开论证: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样多角展开,阐释精微,条理清晰,气势磅礴。多角度铺展写说明文,就是从采用分分分的结构,安排并列的段落来说明事物或事理。
   五、点面式
   点面式是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通的铺展方式。它可以是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由少数物到多数物,由少数事到多数事。这种方法可以写记叙文。有篇《青蛙的控诉》的习作用了较大的篇幅写青蛙控诉人类的罪恶,强烈要求给“蛙民”以“蛙权”。在结尾处“蛙民”大声疾呼:何止我们,君不见“农村卫士”啄木鸟常常无端遭受枪击,“捕鼠能手”蛇类屡屡被剖腹剜心,珍禽异兽数量锐减,许多活化石销声匿迹……尊敬的人类啊,你们在残酷地灭绝我们和他们,最终将毁灭你们自己啊!”这段文字由青蛙的控诉引出动物的集体控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表达更有力度。此法也可以写议论文。比如以《从歌星“假唱”说开去》为题作文,就可从歌星“假唱”这个点联想到许多类似的事件,“假产品”、“假文凭”、“假政绩”……以此增加文章的份量。
   六、抑扬式
   抑扬式就是本意为了褒扬某人或事物却先故意贬低之的一种铺展形式,它往往有曲径通幽之妙。有这样一则材料:“我”是个家村孩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回家过星期天,要返校了,妹妹一边给我的菜瓶里装菜,一边偷吃菜里的肉丁,我怨妹妹馋,妹妹说:“姐呀,你不在家,我们尽吃小菜,你一回家,妈总是割肉买鱼给你补身子,你又吃又往学校带。要是你天天在家多好!”这则材料歌颂深沉的母爱,选材有特色。若就事写事,未必是佳作。我们不防先“抑”一下——周末回家,邻居对女儿迎出老远,心肝宝贝叫个不停,而妈妈对我只是笑了笑。这样一比较,很不是滋味。而妹妹偷吃肉丁,更使我火冒三丈。最后妹妹说出那番话,深沉的母爱便“扬”了起来,这样一写,文章就曲折生动了。
   【美文示例】 学千仞壁 做刚正人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自勉联运用托物抒情手法,以“壁立千仞”自喻,抒发他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 性格志向,令人肃然起敬。中华民族的无数志士仁人以他们无私的胸怀、刚正的行为谱写了一曲曲令人回肠荡气的正气歌。
   翻开初中语文课文,我们激动地发现,吴晗的《谈骨气》这样赞美文天祥:他被拘困在北京一个阴湿的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以大官劝降,但他坚决拒绝,终于被害。文天祥就是“无欲”的“千仞壁”,就是堂堂的刚正人。陈然的《我的“自由”》何等感人——“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陈然就是“无欲”的“千仞壁”,就是堂堂的刚正人。《最后一次讲演》的结尾石破天惊:“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跨进大门!”闻一多在回去的路上被暗杀。闻一多也就是“无欲”的“千仞壁”,就是堂堂的刚正人!读陈毅的绝笔诗《梅岭三章》,怎能不为将军的浩然正气所感动?面对“血雨腥风”,陈毅唱出“此头须向国门悬”的强音,决心“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更是“无欲”之“千仞壁”,堂堂的刚正人!
   综上所述,学“无欲”之“千仞壁”,做堂堂之刚正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今,人民公仆孔繁森是九十年代学“千仞壁”,做刚正人的典范。他生前写的条幅“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已,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就是他一生实践的做人宗旨;他死后人们敬献的挽联“一尘不染,两 袖清风,视名利安危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城,置民族事业如冈底斯山”就是对他品格的最好评价。孔繁森进入了一种“视名利安危似狮泉河水”的“无欲”境界,对第二故乡西藏他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孔繁森是新时代“无欲”的“千仞壁”,堂堂的刚正人。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学“无欲”之“千仞壁”,做堂堂之刚正人的优秀传统将会一代代传下去,在我们伟大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会矗立起一座座耸入云天的千仞之壁。
   [评点] 本文围绕“学千仞壁,做刚正人”这个中心,由民族英雄林则徐联想到许多的仁人志士:文天祥、陈然、闻一多、陈毅、孔繁森,由点到面,铺展自如,增添了文章的厚度,增强了议论的力度。
   【新题导练】
   文题一:我不再害怕困难了
   [点拨] “不再害怕”说明“以前怕过”,因此本文宜用对比铺展。对比铺展宜多侧面进行。比如:我前后对待困难不同态度的对比,我屈服于困难和战胜困难后不同心情的对比,旁人对我的不同评价的对比……对比铺展要合理。要写清楚我不再害怕困难的原因:是自己的醒悟,是旁人的帮助,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只有写清了原因,前后的变化才顺理成章。
   文题二:生活的中感悟
   [点拨] 此文题既要叙写具体的事件,又要从具体的事件中提炼出独到的感悟,宜用表里式铺展。写此文的难点在于引发感悟上。引发感悟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感悟应自然。它应是从事件本身自然而然引发出来的,而不应该是在文章中强行贴上的标签。二、感悟
   应新颖。它不应总是“看来干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之类的陈词滥调,而应是“人所未发”的警言哲思。三是感悟应精短。它应以一当十,切忌啰啰嗦嗦。
   文题三:月光牵动我的情思
   [点拨] 此文题中有情有景,宜用情景式铺展。铺展时应注意:写景与写人要相互映衬,写景与叙事要相互联系,写景与抒情要相互交融。整篇文章中的几处写景要同中有异,要分量适当。
   文题四:我终于明白了
   选将上面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
   [点拨] “终于明白”说明以前并不明白,其中一定有疑惑,有误会,有波折。铺展此文,宜使之波澜层起,跌宕生姿。
   如果刻画人物,可用抑扬式铺展。可先写明白真相前对某人的误会,再写明白真相后对某人的理解,于抑扬中展现人物的美好心灵。也可与之相反,于先扬后抑中暴露人物的丑恶灵魂。
   如果叙写事件,可用急转式铺展。先多设置几组铺垫,让事情向相反的方式发展,最后于结尾处来个意外的转折,抖出事情的真相。
   如果介绍知识,可用悬念式铺展。可先摆出一种令人不解的现象,再一步一步的解说其科学道理。
   文题五: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公共汽车上人很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了一位先生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那位先生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也长得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立刻响起一片笑声。
   [点拨] 此文可用点面式铺展——先引述上面的故事,并提出论点(比如: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一点理解和宽容,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再引出许多与上述材料类似的故事,于点面的扩展中充分的印证论点。
   此文可用对比式铺展——围绕论点,先正面论证,再反面论证,于鲜明的对比中强化论点。
   此文可用表里式铺展——先引述现象,再分析实质,再联系实际层层深入地论证论点。
   文题六:黑龙江电视台播出的《狂野周末》节目中,有这样一组画面:两只凶猛的狮子正在追捕一群形体比它们大的野牛。不一会儿,其中的一头野牛被狮子隔离出来。两只狮子前后夹击,一只咬住了野牛的脖子,另一只则咬住了野牛的后腿。孤立无援的野牛反抗着,挣扎着,危在旦夕。与此同时,奔跑着的野牛群也在距狮子不远的地方突然停了下来,并且聚集在一起……
   请发挥你的想像力,续写下面将发生的情况及最后结局,并展开联想谈谈你的感受。
   [点拨] 此文题可用对比式铺展。可以野牛为主体展开对比,先写一只孤立无援的野牛丧身狮子之口,再写一群团结一心的野牛战胜了凶猛无比的狮子。也可以狮子为主体展开对比。于这样的对比中,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增强主题的深刻性。
   此文题可用点面式铺展。先用较大的篇幅详写狮子与野牛的故事,再于结尾处用简略的文字列举自然界乃至人类生活中许多类似的现象,用这种由点到面的铺展来丰满文章的
   内容,深化文章的主旨。
   此文题可用事理式铺展。先叙写故事,再点示哲理。叙写故事应合情合理、形象生动,点示哲理宜水到渠成、简洁精美。叙写故事与点示哲理应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