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的方法
作者:芮绍华 文摘来源:安徽省当涂县大陇中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7
一篇文章是由一连串的词语组成的,对词的意义和用法含含糊糊、解释不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造成误解;写起文章来也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以致不能正确的表情达意。
要准确、鲜明、生动的使用词语,除了靠平时的学、说、用外,掌握一点解释词语的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解释词语的方法很多,下面选择几种常见的方法略加介绍。
1.下定义法
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确切的叙说、解释。它适用于解释某些有关科学概念的词语和一般性名词。如:
学者——在学说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沁园春——词牌名。
2.描写说明法
描写事物、概念的性状;说明词语的引伸义、比喻义。如:
莽莽——①形容草木茂盛。②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3. 比喻揭示法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打比方来揭示很难用确切语言释义的抽象概念。如:
血洗——像用血洗了一样,形容残酷的屠杀人民。
4. 同义词解释法
用同义词解释,必要时作适当限制、补充。如:
休憩——休息。
竣工——(建筑物)完工。
5. 反义词解释法
用反义词加“不”解释。如:
野蛮——不文明。
6. 翻译法
像翻译文言文一样解释词语。如: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
7. 分析综合法
有些词语,语素意义和词义之间关系比较明显,可以先分析语素意义,然后综合起来解释词语整体意义;也可以先综合解释,后分析语素意义。如:
漠然置之——漠然,冷淡,不关心;置之,把它放在一边。指对人对事物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8. 联系语境法
将词语本义同其所处语言环境联系起来揭示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临时意义。如:
落第——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叫“落第”。这里指考试不及格。(鲁迅《藤野先生》)
下车伊始——旧指新官到任。这里指刚到一个地方。伊,助词,没有实在意义。(毛泽东《 〈农村调查〉序言》)
解释词语要做到观点正确,表达贴切,语言通俗。解释词语往往不局限某一种方法,有时解释一个词语要用到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