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考试研究 >> 文摘正文
2005年中考语文默写题型示例
        ★★★
【字体:
2005年中考语文默写题型示例
作者:滕忠高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6-8
中考语文的默写题,主要是用于考查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默写题采用的方式大多为“填空式”,其题型内容多样,大抵如下:

一、直言型    
此类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记忆能力。如: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二、指示型
顾名思义,即题目要求考生填补出指定文章中的指定语句。如:
3、《曹刿论战》中曹刿所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写出相应的句子:_________。
4、(重庆)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小鸟的活动写出早春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

三、理解型
这类题除具有指示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既要求考生能默写出指定篇目的语句,又要求考生理解所填语句的涵义之作用。如:
5、人们常常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赞颂那些献身事业的人。
6、《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

四、迁移型
要求考生由此(诗文)及彼(诗文),写出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相近(或相反)的诗句。从而考查考生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如:
7、古代思想家孟子曾经说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把这一思想作了进一步发展,他是这样说的:“_______,_______。”
8、《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突出表现了水流的湍急,《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
五、积累型
主要考查考生对某一“专题”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如:
9、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生命就是文天祥“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龚自珍“________,_______”的献身精神。
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劳动”有关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
 
六、开放型
这类题的特点是:(1)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2)新颖,发散性强(给考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有利于展示和甄别考生的知识与能力);(3)易答,只要考生平时注意了知识的积累,考时审好题,注意把握,一般来说,问题不大。如:
11、春天是诗人笔下最绚丽的一笔。请从课内外学过的某首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句子:
①______;②_______。
12、登高是传统习俗,更是古代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在他们的笔下有多种多样的“登高”,请你写出与“登高”有关的古诗词名句。(课内外不限)
①_______;②_______。

七、运用型
这类试题的设计往往是生活中的某个场景,要求考生据此按指定篇目的语句加以默写。借此考查考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际运用的能力。如:
13、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二章》中写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
14、初三毕业晚会上,同学们欢聚一堂,有的在依依话别,难舍难分;有的在憧憬未来,畅谈人生。这时,请你从中国古诗词中任选两句表现离情别意和思想抱负的诗(含词曲)句,作为临别赠言献给他们。
示例:
①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离情别意)
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思想抱负)
临别赠言:
第①句_____________(离情别意)
第②句_____________(思想抱负)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