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考试研究 >> 文摘正文
新的标准 新的题型---解读2004年新课程标准实验区语文中考试题
      ★★★★★
【字体:
新的标准 新的题型---解读2004年新课程标准实验区语文中考试题
作者:丁金华  周国庆    文摘来源:www.xinyuwen.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5-13
新的标准 新的题型------解读2004年新课程标准实验区语文中考试题

丁金华 周国庆
  

           安徽淮南八公山区第二中学  丁金华  周国庆

    2001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批国家级实验区也进入了新的课程改革。到20047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中考命题也映入了人们的视线。那么课程改革地区的中考语文命题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新的课标思想?与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学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称《教学大纲》)为指导的非实验区中考命题有着哪些不同呢?笔者对被首批列为国家级实验区的山东青岛、潍坊,四川郫县,贵州贵阳,湖北宜昌,安徽芜湖等地区的2004年中考语文试卷进行了分析、比照,以期2005年进入新课程实验地区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备战中考,在教与学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1 识字与写字

1   汉字书写:将下列两个词语写在相应的田字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沉 着 应                   真 答 

 

 

 

 

 

 

 

 

 

 

 

 

 

 

 

 

 

 

 

 

 

 

 

 

 

 

 

 

 

 

 

 

 

2004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山东青岛中考试题)

2   请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格里:
                     
   展开试卷  品味文化  抒写真情  体验成功

 

 

 

 

 

 

 

 

 

 

 

 

 

 

 

 

 

 

 

 

 

 

 

 

 

 

 

 

 

 

 

 

 

 

 

 

 

 

 

 

 

 

 

 

 

 

 

 

2004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湖北宜昌中考试题)

这是识字与写字方面的题目,在《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里”识字写字没有作为单独内容与“阅读”、“写作”等并列,这方面的内容要求只有一条“认识3500个常用字”。而《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能力提高到与读写、交际能力同等高的位置,并对识字写字的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均提出了要求。对写字的能力要求有: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从以上要求可以看出实验区试卷中的书写题不是随便简单得写一写,而必须要是用行楷字来写,要写得规范、写得美观。除了以上两例外,四川郫县、江苏无锡、湖南长沙等实验区对规范书写都提出了要求。(识字题方面从题型来看,实验区与非实验区都是以考查字音和字形的选择题为主,区别不大。)采用田字格或提出规范书写要求来考查学生写字能力是新课程实验区中考语文试卷的新的形式。

2、阅读
    (1)课外名著阅读能力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年来,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了不少文学名著,收获不小,体会很多,你一定愿意将你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部文学名著推荐给你的同学,并简要谈谈你推荐的理由。
推荐的名著:                                                                                                                            
推荐的理由: 
                                                                                                                              
                                                                                     
2004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四川郫县中考试题)
   
例4   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2004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江苏无锡中考试题)

5   下午放学后,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文学名著,面对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①备选书目:《童年》《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骆驼祥子》
②书名                                                                                                                                   
③作品的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选取一点作简介)

④自己阅读感受                                                                                                                          

                                       2004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贵州贵阳中考试题)

以上试题检测的是学生的阅读范围和视野。《课程标准》对7—9年级提出的要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重视课外阅读的过程,强调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二是对课外阅读的对象做出了规定,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和“名著”;三是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名著“每年阅读两三部”。为此,教育部还列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三道中考题就是对这方面学生能力的检验。我们的教师和同学们从中应该看到,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在平时的教学中和学习一定要不满足于课堂阅读,要广闻博见,同时做好阅读计划,写好读书笔记,还要有自己的读书心得。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有机构成,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保证。

2)阅读技能和阅读文本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实验区的阅读文段要普遍多于非实验区的阅读文段。非实验区的阅读文段一般是3个(含一篇文言文),实验区的阅读文段一般是3--4个(含一篇文言文),安徽芜湖市高达5个。然而虽然文段增多了,容量增大了, 但做题的时间却没有增加。新课程标准在7—9级学生阅读能力目标上提出了“朗读”、“默读”、“浏览”、“诵读”等阅读样式,“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钟不少于500字”。实验区中考试卷里的阅读文段虽多,但需精读和理解的量和非实验区是差不多的,有些文段则直接出现在语文知识积累运用部分而不是出现在阅读理解部分,这是对学生“默读”、“浏览”能力(而非理解能力)的检验。如江苏无锡2004年试题中一段400字左右的文段阅读后只有一个题目:“说说两处‘摔碎的茶壶’的具体所指是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一定的速度和相应理解作品的能力。

在阅读文本类型上,新课标实验区在沿用传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技作品”。如山东青岛的《走近纳米技术》,山东潍坊的“建筑抗震技术” ,四川郫县《电子书的普及出现转机》,安徽芜湖的《电脑验光好不好》,江苏无锡的《指纹----未来的万能钥匙》,河北课改区的《年轮里的科学》,宁夏灵武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科技作品”是出现在课程标准中的新的文本概念,是对7—9年级阅读提出的新要求,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性的说明文,体现出社会发展对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向上的影响,阅读时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口语交际
    
6   (语文听力材料)有这样一则寓言:造物主曾对地球上的万物进民意测验----假如重新创造一次生命,你们有什么改进意见?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生物表示:请不要再造出“人”这种动物。

…………(中间省略)

人类啊!何时才能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正的位置?

(认真听三遍朗读录音,按下面要求作答。考生可以边听边答题)

1 根据科学家估计,地球的年龄大约有多少年?
     2 人类称霸万物,任意宰万物,其实是在为自己酿造什么?

3 请任意写出文中的5个成语。

…………

7 这篇短文主要想告诉人们什么?

8 作为人类的一员,如果造物主也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你会怎样说?

2004年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贵州贵阳中考试题)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学生“听”的能力上提出“耐心专注地倾听”,“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这道题反映的正是这种思想。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语文中考听力题目,应引起师生们的注意。此外,在“说”的能力考查上新课改实验区也更多强调“说”的交际功能。如“写一段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江苏无锡中考题);写一条标语,劝告人们不要在公众场合吸烟(广西南宁中考题)。《教学大纲》提的是“听说训练”,《课程标准》提的是“口语交际”,这个变化体现了语文真正回到母语教学本体,体现母语教学与生活的不可分关系,突出语文课“工具性”的基本特点。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