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考试研究 >> 文摘正文
如何解答“言外之意”
          ★★★
【字体:
如何解答“言外之意”
作者:周远喜    文摘来源:新课堂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1

作者:□ 湖北省宜都外国语学校 周远喜

       近几年,分析“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的一类考题悄然光临中考语文试卷。所谓“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主要考查我们提炼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述能力。那么如何解答“言外之意”题呢?


    一、把握语气语调,领会说者意图


    应该说,不同的语气语调不仅蕴涵不同的感情,也包含着不同的含义。
    某上级主管对下属职员说:“看看你干的好事!”这位上级主管的言外之意是                    
    解答此题宜从揣摩说话者语气语调入手,这位上级主管采用的是祈使句,是斥责的语气与口吻,是反意。其言外之意是:“你把事情搞得糟透了!”
    再看200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题。
    美国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17日,驾驶动力飞机成功地遨游蓝天。人们为此举行盛大酒会,主持人要莱特兄弟发表演说,兄弟俩再三推辞,主持人执意邀请,哥哥便发表了言短意深的一句话演说:“据我所知,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莱特的话虽然采用了比喻,其讽刺意味也非常明显。他的“言外之意”是
                           
    (参考答案:行动重于语言。)


    二、合理补充因果,巧妙领会意图


    某国王请阿凡提评论自己的诗,阿凡提规劝国王不要再写诗,被关进驴圈。后国王又召见阿凡提欣赏其新作,阿凡提转身就走,国王问他到哪里去,阿凡提答道:“到驴圈去,陛下!”
    阿凡提的言外之意是                                   。(限10个字内)
    对上文我们作如下推理分析,便可揭示言外之意:
    国王:谁评论国王诗不好,就会关进驴圈。
    阿凡提:第一次因为评论说国王诗不好,被关进驴圈;第二次,阿凡提一言不发,自己走进驴圈。
    国王的思考过程是由因及果,而阿凡提的表达则是循果析因,国王所认为的原因就是阿凡提所省略的言外之意。
    三、仔细揣摩喻体,类比悟通本体
    有些语句的言外之意,是说话者通过运用比喻来实现的,而且通常只出现喻体略去本体,只要分析出本体,便能悟出言外之意。
    《三国演义》中写到晋国司马炎灭吴国、俘虏吴王孙皓。在接见孙皓命他就座时,司马炎说:“朕设此位久矣。”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不要超过18个字)
    《陈涉世家》陈涉说:“苟富贵,无相忘。”后遭到佣者讥笑,陈涉叹息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此语的言外之意是                                                            
    上述两例的共同之处是说话人都采用比喻表达观点。结合语境,分析出本体,则说话人的用意不言自明。司马炎用“此位”(臣子之位)来喻吴国在晋国眼里的地位。灭吴之心萌生已久。《陈涉世家》中陈涉借“燕雀”喻“佣者”,借“鸿鹄”喻“陈涉自己”,“燕雀”目光短浅,“鸿鹄” 志向远大。


    四、活用婉言得体,化婉为直方可


    直言就是直接说出;婉言是采用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婉言的言外之意需要用直言来表达。
    1. 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晒的被子上也锦上添花了。”
    你听出的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           。(10字内)
    2.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从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1)美国记者:                   
    (2)周总理:                     
    上文1、2是限于特殊的场合、氛围,说话人均采用婉言来传达信息。例1中刘阿姨考虑邻里感情,用婉言暗示李大华浇花把自己晾晒的被子弄脏弄湿了。例2中双方考虑是外事场合,都采用婉言。美国记者挑畔地暗示中国连钢笔也生产不出来,有讽刺之味;周总理则巧妙暗示对方:这支笔是侵朝美军败于中朝军民的见证物,暗示美国记者不要狂妄。■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