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略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控制问题
          ★★★
【字体:
略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控制问题
作者:网友供稿    文摘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7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从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教材实际和传统的教学习惯三个角度论述了对中学语文 教学实行控制的必要性;其次,针对教学现状提出了必须实施控制的六个方面并加以简要论述;最后,阐述了 实施控制的具体做法及其过程。
    * * *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种有控制的信息传递活动。教学愈要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就 愈需要控制。
    中学语文科尤其需要重视和实施教学控制,其理由是:
    1.为学科性质所决定 中学语文科除了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之外,还有一个显明的特性——综合性。“中 学语文科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能力训练和教育功能几个方面。”(于亚中等主编《中学语文教育学 》第28页,高等教育出版社)就教学内容而言,“一套中学语文课本,包罗万象”,综合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 学领域的各种门类的知识,涉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小说、散文等各类文体和文言、白话两种 语体。单就语文知识来看,它包括了语、修、逻、文等众多的方面;就能力训练而言,又包括听、说、读、写 四个大的方面。同时,听、说、读、写的训练与语文智能的训练及非智力品质的磨炼又是综合在一起的;就语 文功能而言,“体现在它熔智育、德育、美育于一炉”。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说明,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非常 浩繁复杂的,而要想多快好省地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对语文教学从整体到各个局部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
    2.为现行教材所决定 我国目前使用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几乎都是文选型的。文选型的教科书不同于有完整 知识体系的知识型教科书,它储存教学信息的基本单位是一篇一篇的选文。这些选文不是相互联系的,而是各 自独立的,不是专为编写教材写的,而是为了别的目的早就写好的。它储存的语文教学信息有如下特点:
    1)双重性。即:一篇课文既储存着语言形式方面的信息,又储存着思想内容方面的信息。
    2)多层次。一篇课文从小到大可依次划分为字、词、句、段、篇五级语言单位,每一级语言单位中都储存 着语文教学的信息。
    3)已知与未知共存。对于中学生来说,在一篇课文中,不论是字词句储存的信息,还是段落篇章储存的信 息,都既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
    4)不可穷尽性。从接受学的观点看文章中储存的信息,是不可穷尽的。正如丁·德里达所说:“……本文 不可能有终极的意义,诠释过程一层层不断地展开所指成分,而每一层又转化成一个新的能指即表意系统,因 而诠释过程严格说来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转引自《接受学导论》127页,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
    5)无序性。如果把审视的范围扩大一下,从一篇文章储存的信息与另一篇文章储存的信息之间的关系看, 任何两篇各自独立的文章之间信息的储存都呈无序状态。
    以上特点说明,文选型的教科书至少有三大弊端:第一,教什么,目标不明确。一篇课文储存的信息那样 多又那样复杂,是全部教给学生呢,还是只教一部分?如果是只教一部分,又该教哪些,不教哪些呢?第二, 教多少,深浅难控制。一篇课文储存的信息既有学生已知的,又有未知且不可穷尽的。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 时,是尽其所知讲得越深越好呢?还是讲到一定的程度就行了呢?第三,如何教,序列难安排。既然各篇文章 之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那么,教学中应该怎样处理,才能把各篇课文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起自己 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呢?
    以往纯粹文选型的语文教科书对选文几乎不作任何控制,教什么和教多少的问题不明确,前后课文之间的 联系也不明确。所以,过去的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现行文选型的中学语文 教科书和以往的语文教科书相比,虽然通过精心编排单元和编写教学提示等措施,有了很大改进,但是,由于 文章仍然是现行教科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储存教学信息的基本单位,所以它并没有从根本上革除上述弊端。这 就要求我们在使用现行语文教科书时,仍应十分重视教学控制问题。
    3.为改变传统教学习惯所必需 和古代纯粹文选型的语文教科书有关,传统的语文教学是就一篇文章教一 篇文章。教师拿到一篇课文,就尽其所知一古脑全讲给学生,至于哪些该讲,哪此不该讲,讲到什么程度为止 等等,都不去考虑。这种就文章教文章的传统做法至今还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据笔者所知,有些学校 ,尤其是一些农村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向来是随心所欲,什么大纲规定、教材要求之类,一概不管。 有的甚至不写教学计划,不制订教学目标,更不研究如何控制教学质量,真所谓“碰到什么教什么,教到哪儿 算哪儿”。面对这种传统习惯的影响和束缚,中学语文教学更要特别强调并确实实施教学控制。
   
    一般来说,教学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控制。针对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尤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 制。
    1.定向控制 定向控制即目标控制。严格的目标控制,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在整个中学阶段 ,每一个年级、每一册书、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应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且做到上一级目标 制约下一级目标,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中学语文科的总目标和初、高中两个阶段的目标,是由国家统 一控制的,并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有明确规定。教师的责任只是根据这些目标在教学中进行具体操作 。年级目标、一册书的目标以及单元目标、课文目标和课时目标等,一般都要由教师自己确定。现在的实际情 况是,好多中学语文教师只制订一篇课文的目标,上无一册书的目标和单元目标,下无一节课的目标。这样就 使语文教学的某些过程失去了控制。
    2.定性控制 所谓定性控制,就是根据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所传递信息的性质。有人说,语文 教学的内容是大杂烩。这一方面是由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没有对语文教学的信息进 行控制所造成的。语文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一节课滔滔不绝地讲下来,好些内容却与学生学习语 文无关,有些虽然与学习语文有关,但是学生早已知道,真正于学生有用的信息,就那么一两句,甚至一句也 没有。有鉴于此,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定性控制就大有必要。
    3.定量控制 中学语文科的定量控制难度较大。现行统编语文教科书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不够。(参见拙 作《从信息量看中学语文教学》,《西北师大学报》1993年1期)但是,中学语文教学不能没有量的限制。一学 期写几篇作文,一篇课文几课时教完,一节课教多少内容,布置多少练习题等等,都应该有个大体的量的界限 ,进行定量控制。
    4.定度控制 定度控制就是对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进行控制。如前所述,一篇课文储存的信息不可穷尽, 可深可浅,教学时必须进行控制。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指导不同年级学生的作文应有不同的要求,使用不同的 尺度。甚至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要求,进行定度控制。
    5.定序控制 定序控制是指对教学内容系统化的控制。虽然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还没有找到一种更尽如人 意的科学的编排序列,但大都已经有了自己完整的体系,比如统编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有五大系统:1)议论 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的读写知识和能力训练系统;2)听说的知识和能力训练系统;3)文学鉴赏的知识 和能力训练系统;4)文言文的阅读知识和能力训练系统;5)现代汉语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训练系统。每一个系统 都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体系。现在的问题是,有很多中学语文教师还没有钻研教科书的这些体系 ,或者没有真正搞懂这些体系,所以教学中依然是孤立地就一篇课文教一篇课文,就一次作文教一次作文,没 有整体观念和系统观念。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控制,教师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认真钻研、真正弄懂教 科书的编写体系;二是按教科书的体系控制教学;三是在控制的过程中,发现并修正现有体系的不足之处。从 而使自己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更加科学和有序。
    6.质量控制 所有以上的控制都是为了控制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光有以上的控制还不能达到完全控制 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质量的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另文还要专门来谈,这里从略。
   
    在阐述了为什么控制和控制什么之后,这里再谈谈怎样进行控制。
    1.严格制订各阶段教学计划 制定教学计划既是进行教学控制的前提,也是实行控制的起点。上文所说的 各项控制,首先都应该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出来。中学语文教学的现实情况是,有很多学校(尤其是好多农村中 学)的语文教师缺乏通盘的教学计划。他们一般只有一份课题计划,即教案,没有单元教学计划,也没有一个 学期和一个学年的教学计划,更没有整个初中阶段或高中阶段的教学计划。有的虽有学期教学计划,但那只是 一张课程进度表,别的什么也看不出来。学校应该严格计划体系的管理,督促教研组和语文教师制订好各类教 学计划,使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都有章可循。语文教师更应该事先认真负责地制订好教学计划,以保证教学 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监控网络和制度 有了教学计划还不够,还必须有人监督执行。语文教师是计划的执行者,但也要 以自监。另外,还必须发挥学生和语文教研组以及学校教务处的作用,实行全方位的监控。语文教师既要将自 己的教学计划上交教研组和教务处,并定期向他们汇报计划的执行情况,使自己的工作置于教务处和教研室的 监控之下;还要将教学计划向学生公布,使自己时时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教务处、语文教研室和全体学生之 间要建立一定的联系渠道,积极主动地参与监督工作。
    3.实行单元质量程序管理 有了教学计划(控制方案)和监控网络之后,就要实施控制。我曾根据教育管 理学中的"PDCA"程序〈即:计划(P)—实行(D)—检查(C)—处理(A)〉,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拟定过一个单元 教学质量管理的程序。此程序分4个阶段、11个步骤。现列于后,以供参考。
    第一阶段:制订计划
    1.研究一个单元的全部教材;
    2.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具备的现有水平;
    3.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订单元教学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教学
    4.根据计划教学第一篇课文(如果实行单元整体教学,则以下5、6两步可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安排);
    5.总结第一篇课文的教学得失,根据计划和第一篇课文的教学情况教学第二篇课文;
    6.总结第二篇课文的教学得失,根据计划和第一、二篇课文的教学情况教学第三篇课文;
    第三阶段:单元检查
    7.检查评估,确定是否达到单元教学目标;
    8.对已达和未达目标部分,分别找出达到目标和未达目标的原因;
    9.根据原因制订巩固和补救措施;
    第四阶段:单元巩固
    10.进行单元综合练习,对已达目标者实施巩固措施,未达目标者实施补救措施;
    11.将经过补救仍然遗留的问题转入下一管理程序循环管理。
    这样做有些人或许会感到麻烦,但是,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怕麻烦是不行的。不加控制,由每个教师随心 所欲地教学当然省事,但造就一堆废品就不仅是麻烦而且是罪过了。

  • 上一篇文摘:

  • 下一篇文摘:
  •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