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语文论文 >> 文摘正文
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
【字体:
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作者:网友供稿    文摘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7
    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分析探讨语文教学方法的新特征,进而指出其未来发展 趋向,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多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要目的,视学生为单纯接受知识和记忆储存的容器,因而主 要是注入式教学法。它的特征被概括为“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其致 命弱点是:强调教师如何去教,束缚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过程中 的主体作用。新时期广大语文教师正是以纠正这种错误偏向为突破口,进行不断实践,创造出许许多多富有 时代色彩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综合考察发现,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1.强调教与学并重
    新的教学观念认为,学生也是教学方法的主体,教师的教法归根到底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来获得效能。 学生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引起人们对学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视。许多语文教师都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 要地位和作用,强调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象钱梦龙教师的“‘三主’‘ 四式’语文导读法”、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六步教法”等,既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注重调动学生主 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学法,也是教师教法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给学生激励、点拨、启发、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学。教和学 不是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教学并重。强调教与学的辩证统一,既重视教师教的方法,也重视学生学的方 法,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首要特征。
    2.注重智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它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创造力而教,为创 造力而学,是现代与未来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规定。广大语文教师顺应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创造力放在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位置。如陈钟梁老师的“问题教学法”、洪镇涛老师的“语文教学八 字法”等等,都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现,尽量地发展学 生认识的可能性,提高学生的智慧潜力,培养他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的能力。发展 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3.突出教学方法的情趣性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刺激”功能。它的用途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对 解决各种问题的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 的参与意识,变苦学为乐学。同时,还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创设 一定的情境,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地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来陶冶性情。比如李 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手段,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 作用,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潜力,高效率地学习,从而“带来儿童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的 协同发展和令人愉快的效果”。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情趣生活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一个显著特征。
    4.重视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
    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等都只是一种单一的具体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单独使用。从整体观 点看,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难以适应当代语文教学任务的多方面性和综合性。因此,教学方法必须由多 因素构成,使具体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按教学的需要和一定规律排列组合,使之互相取长补短,以发挥整体综 合效应。如黎世法老师的“六课型单元教法”、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四步教法”等等,都是把多种教学方 法综合运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方法。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的这种“整体化”特征,使其与传统教学方法 的单一性、具体性区别开来,成为自身的又一重要特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索,但就宏观而言,以 下几方面值得注意,它们将是未来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大趋势。
    1.追求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的教学民主性
    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主体(学生和教师)间相互作用表现为两者之 间对教学方法使用和控制的互动性。师生都有主观能动性,他们互为认识的主体,他们互相认识、互相合作 对教学方法的实践和运用起决定作用。教学方法主体间的互动性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当师生配合默契、合作和 谐时,教学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教学相长”。而教学主体间相互合作和谐则表现为教学方法运用过程中 的教学民主性,即师生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民主合 作精神的发扬,能促进教学方法更适用于学生创新和探求能力的培养。魏书生老师民主化教学的探索表明, 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性,直接影响教学方法运用的效益,乃至影响整个教学效果。因此,探索如何建立 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民主气氛,追求教学主体相互作用的和谐性,将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主 题之一。
    2.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研究十分关注智力因素在学生智能发展中的作用,而对教学过程中的情意侧面重视不够。近年 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非智力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认为人的意志力、兴趣、情感、性格等非 智力因素,对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语文教学方法开始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活 动所起的动力、定向、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特别是随着教育观由“智能教育”向“人格教 育”的转变和人们对语文学科人文特性认识的加深,人们会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方法的情意性。这一点我们 会从于漪老师的情感教学中得到启示。可以说,如何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实现理智和情感的 统一,是今后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又一重要课题。
    3.提倡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 、电子计算机等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使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得以更新,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革命。而现 代化教学手段的视听设备的日趋自动化、微型化、智能化、综合化和教学手段软件趋向灵活、专门化,更使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这不仅可以扩大和改进人们的感受器官的功能,大大丰富感性认识的 内容,还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 法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人们会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逾越的障碍,使语文教学方 法更为丰富和完善。因此,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语文教学方法研究的 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