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新语文 >> 教学文摘 >> 教法学法 >> 文摘正文
课堂教学导入“五法”
        ★★★
【字体:
课堂教学导入“五法”
作者:佚名    文摘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9-9
 

课堂教学导入“五法”

                                          吴江市青云中学  沈梦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在课堂教学中,一种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导入作为一项教学艺术,它是教学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明显标志,教学过程各环节构成的联系是通过导入这一环节启动的。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首先要掌握导入的艺术。

      一.过渡导入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如对旧课知识进行扼要总结,或提出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关的问题,引出与它们相联系的新问题,由此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突出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学生要运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

  二.故事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如典故、传说、历史故事等)导入对新知识、新课题的讲解。故事导入突出了情趣性,最容易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起来,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对问题的探索中去。但值得注意的是,故事的内容与课题要紧密相联,做到贴切、典型,以更好地起到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作用。

三.实例导入

教师通过列举与新课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新知识。用“活生生”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感受到真实感、亲切感,引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把课堂气氛搞活。

四.格言导入

格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格言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格言导入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五.对立观点导入。

从提出正反两种观点导入 教师将旧知识与新知识对立的一面,用对立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深入思索。这种导入突出了矛盾性,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去学习新知识。

      俗话说:“教无定法”。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处理,使整堂课都有血有肉,充满活力,充满创造。

 

3A Disk网络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