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考语文开放型试题经典示例(一)
作者:朱国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7/10 11:06:06  文章录入:蓝星  责任编辑:蓝星

近两年来,开放型试题在中考试卷上的权重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解答这一类试题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目前,大多数学生面对这一类试题时,还仅仅是“凭感觉做题”,于是得分率就偏低。其实,这一类试题在解题思路上也大有规律可循,只要我们能够变“凭感觉做题”为“靠规律解题”,自然就可以大大提高其得分率。笔者在认真研究各地中招试题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开放型试题的解题规律(约20余类),以期能给大家带来些帮助。
(一)话题类
     精点:紧扣话题,选一角度,申明观点,讲点理由。
例释:
例⒈“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合于“自然”的生活应是怎样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哈尔滨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7小题
     例⒉  抗“非典”引发了人们的一些深思,你是怎么想的,谈谈你的见解。(50字左右)
                         ——贵阳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32小题
     例⒊ 上文阐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请从中选择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安徽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3小题
    上面所选的三道例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我们围绕某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见解或看法。这一类题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应从四个方面去把握答案:①紧扣话题  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如果组织的答案脱离了话题,自然就不行了。②选一角度  一般这类题可以切入的角度很多,在组织答案时,我们只需选取一点即可,不能东说西道,多点开花。③申明观点  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态度一定要明朗,不能模棱两可。④谈点理由  作为一道小题,它不要求我们展开论述,只需围绕自己的观点,用三两句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由就可以了。
    如例⒉我们就可以这样来答题:我认为“非典”并不可怕,因为“非典”并非不治之症,已经康复的患者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应当坚信,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去预防、治疗,“非典”一定会远离我们而去。

   (二)矛盾类
    精点:先作结论,再分说作用或含义,最后点明二者合用有何意义。
例释:
    例⒈“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荔枝蜜》)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例⒉ 本文以“坐看黄河”为题,文章中又写“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黑龙江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4小题
    从上例可以看出,这一类题的特点,就是故意就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两个方面设题。解答这一类问题,一般应遵循以下思路:①先作结论  要么矛盾,要么不矛盾,我们要有一个明确的答复。②分说含义或作用  接下来就需要说清楚这两个方面各自的含义或作用。③最后点明二者合用有什么意义或是有什么表达效果。
    如上例⒈参考答案:不矛盾,“渺小”是指蜜蜂形体微小,生命短暂;“高尚”则指其精神伟大,品质崇高。二者合用,更能突出蜜蜂的精神和品质特点。

   (三)想象类
    精点:围绕中心,联系语境,鼓励创新。
例释:
    例⒈请展开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描绘一个画面。
                       ——哈尔滨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8小题
    例⒉玉带滩风景绝美。请依据文中第三自然段对“玉带滩”的简要描述,发挥想象,对玉带滩及周边景致作具体描写。
                        ——海南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18小题
    例⒊亚当斯听到校长宣布的结果时会有怎样的表现?请通过合理想象加以简要描写。
                         ——河北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24小题
    这几个例子命题的角度虽有不同,但在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做题这一点是相通的,我们在做这一类题时,只要把握信以下三点,就应该能写出比较理想的答案了:①围绕中心  尤其是例⒈类的题,首先必须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否则漫无目的,东拉西扯,自然也就做不好题了。至于例⒉例⒊类的题,在叙写时也必须围绕中心才能做到言之有物。②联系语境  如例⒉,就必须写玉带滩的“美”,例⒊则必须写亚当斯的表现,答案若脱离了这样的语境,也就不合要求了。③鼓励创新  思维的新颖性是这一类题考查的一个目标,因此我们在做题时要力求写出个性,写出特点,力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仿句类
    精点:析原型,定格式,关注句式和修辞。
例释:
    例⒈  2003年5月21日,中国登山队员再次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壮举给全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请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出一个赞扬他们的句子。
例句:你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______________。
                          ——山东省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6小题
    例⒉  紧接下句再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下句的话题一致,句式、修辞手法相同。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_______________。
                          ——兰州市2003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第8小题
    仿句类题,顾名思义就是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这类题的解题思路是:①析原型  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②定格式  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③关注句式和修辞 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